365亚洲备用链接 >> 城市品牌 >> 城市旅游 >> 内容阅读
哈尔滨湿地旅游:一场由冰及水的产业垦拓
作者:张焱 来源:哈尔滨日报 添加日期:11年06月02日

      一场由冰及水的产业垦拓

       “万顷松江湿地”旅游开发带给一座城市的“裂变效应”(上)

       唯有旅游业,从不在乎城市置身何处、起步早晚,并能够助力这座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

       哈尔滨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

       冰雪,成功诠释了这座城市的思维模式;湿地,即将展示出这座城市的时尚态度。

       哈尔滨演绎了一次由冰及水的产业垦拓。

       冬有冰雪、夏有湿地,双轮驱动旅游市场,从而带动四季繁荣———哈尔滨即将迈入大旅游时代……

       湿地为“夏都”注入“核心动力”

       冰雪成功地诠释了一座城市的思维模式,使哈尔滨跻身国际著名旅游名城之列。2007年末,我市首次提出了“夏都”概念,欧陆风情游、森林小火车之旅、太阳岛音乐露营之旅、凤凰山峡谷游……一个个特色旅游资源被包装成华丽的商品“卖”向全国,啤酒节、森林音乐节、漂流节……一个个创意性节庆活动,使“夏都”内涵愈加丰富。

       “哈尔滨夏季旅游产品犹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吸引中外游客八方涌入。如何穿珠成串,打造夏季旅游拳头产品,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是一道多年待解的难题”,市社科院旅游研究所所长王晶说。

       破题,始于2010年。

       这一年,“夏都”绘出最美的图画。市委、市政府提出开发松江湿地旅游战略构想,静卧多年、人迹罕至的黄金旅游资源———万顷松江湿地从此与产业结缘。我市湿地旅游战略提出当年,便完成了狗岛、大套子岛等约20平方公里滩岛防洪生态清障工作,建设了金河湾湿地植物园等景区。当年,仅有雏型的湿地景区从8月到10月,仅两个月时间就接待中外游客近60万人次。

       湿地节,为“夏都”提供了更翔实丰厚的注解。

       今年,哈尔滨举办首届湿地旅游文化节,“万顷松江湿地 百里生态长廊”湿地旅游开发全面铺开,高标准新建和续建了一大批湿地旅游风景区,大手笔建设一大批水上旅游航运设施,通江街等12个码头相继落成,47艘豪华游船悉数到位,各湿地景区自行投入的电瓶船、快艇、竹筏、人力船等各类小型船只万事俱备,只待游客;沿江老旧楼体“洗新革面”;延伸至湿地景区的东部路网工程快速推进;《松花江湿地旅游管理办法》等一批与湿地旅游相配套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全市7000多家宾馆和住宿接待场所服务水平进一步提档升级。

       今夏,金河湾、太阳岛、滨江湿地等13处湿地景区将盛装迎客,70余项湿地系列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

       今夏的哈尔滨注定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夏都”,中外游客竞相追逐的旅游胜地。

       旅游业的一次大尺度晋位

       湿地,改变了城市内涵,从而实现了一个产业的大尺度晋位。

在“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大背景下,我市提出了“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新理念,在全市树立“大旅游”观,把整座城市作为一个大旅游景区进行谋划和经营,城市建设、管理、经贸、交通等工作,无不从游客的视角出发,在旅游的大框架下重新定位与审视。

       在新理念的指引下,市党政联席会议专门研究部署旅游工作;我市第一次召开全市旅游产业大会;城市“北跃”战略将打造原生态的万顷松江湿地作为工作重点;城市“中兴”战略与旅游业紧紧结合在一起,中华巴洛克、俄罗斯风情园等旅游项目成为“中兴”战略的重头戏;对新建、扩建、改建旅游项目,金融机构优先安排贷款资金;政府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通过股票上市、企业债券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信用担保机构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担保资金用于扶持中小旅游企业发展;给予旅游企业多项税费优惠政策等等。

       受一系列利好政策影响,嗅觉灵敏的资本纷纷投资我市旅游产业。中航工业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注资5000万元与市政府和常州玻璃钢造船厂组建了哈尔滨松江湿地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全面完成月亮湖景区景点、游艇基地和高端接待中心的建设。

       有着旅游风向标之称的国际级酒店纷至沓来,洲际皇冠假日酒店、丽笙大酒店、希尔顿酒店等7家五星级酒店已签约建设,地中海银泰酒店等3家五星级酒店正在洽谈之中。短时间内,五星级酒店建设数量远远超过多年总和。

       未来,旅游业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市旅游局局长杨杰这样描绘:到“十二五”期末,我市将建设成为集冰雪体验、避暑度假、商务会展、文化旅游、旅游集散功能为一体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培育“世界冰雪名城、中国避暑名城、中西文化名城、北国山水名城、中国音乐名城”五大城市名片。到2015年末,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960亿元,年均增长20%,相当于GDP比重15%以上,旅游业在我市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位置日益凸现。

       湿地旅游品牌的升级路径

       经历多年爆发式成长,文化观光游逐渐被生态休闲游所取代,生态旅游具有诱人“钱景”和勃勃生机———这是国家旅游局旅游与国际合作司司长满宏卫的断言。成功的产业路径选择,加速了一座城市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前不久,由亚太旅游联合会等单位主办的亚太地区(中国·潍坊)湿地文化与旅游产业论坛会上,我市被组委会授予“大美湿地城市”称号,与会城市共同倡议发起成立了“中国城市湿地旅游联盟”,从而引领中国湿地城市与国际接轨。

       与国内其他湿地相比,我市湿地优势明显。从松花江哈尔滨段上游道里区与双城市交界处到下游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坝址,我市湿地绵延120公里,在这片浩瀚的湿地中,集中了大面积的河滩和岛屿,滩岛众多,生物资源富集。

       蓝图,清晰有序。

       杨杰描述,我市将分为三步将湿地旅游打造成继冰雪旅游之后的又一个国际旅游品牌。第一步,完善两岸基础设施及景区建设,迎合哈尔滨市民爱水、亲水的特点,满足市民以一日游为主的休闲旅游需求,将松花江打造成本地居民周末休闲及生态观光的区域性旅游产品。第二步,随着两岸基础设施及景区建设的完善,依托哈尔滨都市的核心地位、枢纽作用,整合全市旅游资源,重构哈尔滨旅游产品体系,将松花江打造为全国性旅游产品。第三步,随着两岸繁荣、各种业态发育成熟,松花江旅游影响力由沿河两岸延伸到城市街区、支流河道,既串起城市历史脉络,又培育新型人居环境,将松花江打造为国际性旅游产品。


       到2015年,湿地游客将达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实现80亿元,到2020年,游客规模达1200万人次,旅游收入实现100亿元。

录入:胡雁霞 责编:钟欣

将本文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 腾讯微博分享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校内网 转贴到开心网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相关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365亚洲备用链接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文章仅供参考。本站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