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亚洲备用链接 >> 城市发展 >> 发展战略 >> 内容阅读
用钱砸不出“特色小镇”
作者:董文龙 来源:农民日报 添加日期:17年01月06日

  特色小镇发展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不是短时间内能够用钱砸出来,用行政手段催生出来的。所以,特色小镇建设不能盲目追求快出成绩,也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而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建设一批、成熟一批,防止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自去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等部门提出加快发展特色小镇以来,各地正通过投资、补贴、奖励等方式赶着加快建设:江苏省镇江市宣布今年将投入80亿元打造8个特色小镇;江西省政府提出用一年半时间分两批打造60个特色小镇;河北省则计划未来三年时间打造100个特色小镇,每个投资达20亿元,这意味着将耗资2000亿元。

  各地集中上马建设特色小镇,投资动辄数十亿、上百亿,甚至上千亿,人们难免会担心:这否又会陷入以前“大拆大建”的窠臼,是否又会产生新一轮的“铺大饼、造新城”运动,是否能真正尊重小镇自身发展建设规律,会不会造成烂尾,白白浪费了资金?对此,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沈迟直言:“特色小镇不能这么干。”

  特色小镇是指与别的镇相比,有自己独特比较优势的小镇,如有自己独特的自然景观、文化底蕴,或有自己的特色产业等。发展特色小镇,不仅是着眼于发展小镇自身,更重要的是,建设特色小镇是推进大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实现农业人口就地城镇化、拓展新型城镇化路径的重要方式。激发作为连接城乡的小城镇的活力,是吸纳人口就业,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重要方式。特色小镇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潜在增长点,加大投入力度是必须的。

  但是,“特色小镇”的首要属性是“特色”,包括文化特色、历史特色、资源特色、产业特色等,“特色”是生命、是活力、是竞争力。而短时间内以大干快上的思维,追求大规模的建设,势必会产生对其他地区特色小镇建设的“路径依赖”,为了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而进行生硬的模仿、抄袭,甚至一些地方存在砍树填湖、拆古建今那样削足适履式地搞特色小镇建设,由此造成“雷同”“撞车”,千篇一律,使本来应该各具特色的小镇失去了特色,也丧失了建设特色小镇的初衷。

  除了独具特色,小镇的另一特点就是其乡村属性。镇是联接农村与县城的结合点,主要是为农民提供服务,其经济、文化、生活、民俗等,在本质上是属于乡村的。小镇的特色来源于县城与农村的结合,这些才是镇的生命力所在。但很多地区在建设特色小镇中,给小镇的定位是城市文化、城市商业模式、城市的情怀梦想、城市的景观。这种把城市建设思维、城市文化强加于小镇的思路,是很多地方加快上马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的思路,这实际上也无异于对小镇的一次破坏。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特色小镇建设也不能太操之过急。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意义上的一个区,它实际上是一个平台,包括人口的聚集、基础设施的建设、产业的发展等,既包括对原有优势资源的整合开发,也包括对未来方向的科学谋划,它的发展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不是短时间内能够用钱砸出来,用行政手段催生出来的。所以,特色小镇建设不能盲目追求快出成绩,也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而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建设一批、成熟一批,防止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而要如何建好特色小镇,找准自身的定位,避免“千镇一面”,是地方政府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其中,三方面的问题必须要处理好。一是要突出特色,以特立镇。如上文所言,“特色”是特色小镇的灵魂和生命力,必须充分挖掘和发挥好特色小镇的特有资源和比较优势,促进小镇做精、做专、做强。二是要注重与周边大中城市的联动。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一定的产业作为支撑,特色小镇建设一定要考虑好与周边毗邻大中城市的联动作用,根据大中城市向外疏解的需求,加快特色小镇发展。三是要科学规划,务实推进。小城镇的建设要建立在科学规划基础上,要根据小城镇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合理规划小城镇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用地规模,不能贪大求洋,更不能冒进。

  建设、打造特色小镇实际上是一个发现、挖掘、做大做强小镇特色资源的过程,它要求的是尊重小镇的乡村特性和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这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不能以“一哄而上”的心态来做,也唯有如此,特色小镇才能真正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出其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大局中的应有作用。

录入:李霞 责编:钟欣

将本文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 腾讯微博分享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校内网 转贴到开心网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相关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365亚洲备用链接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文章仅供参考。本站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