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亚洲备用链接 >> 城市排行 >> 评价体系 >> 内容阅读
2011-2012年度陕西各市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
作者: 来源:陕西日报 添加日期:13年10月14日

       把城镇化看作社会文明、经济建设、人的发展以及各方面要素能够兼容并蓄、统筹协调的平台和路径,引导城镇化和城镇建设方式转型、质量提高、构造升级,实现科学发展。这是陕西省信息中心《2011-2012年度陕西省各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报告》关于新型城镇化的观点。未来,具有优质、新型城镇的地区无疑将具有更长远的发展潜力。

       新型城镇化水平不仅仅是人口城镇化率的反映,也是包括经济社会转移转化水平、城镇综合服务保障水平、城镇环境质量整理水平和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水平四个方面的综合水平。在《2011-2012年度陕西省各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报告》中,“以人为本”成为评价的基础。从真正享受城镇生活的人,以及就业水平的评价,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水平上,人口城镇化转移、产业非农化结构升级与城镇化的土地空间占用速度之间的有机协调性,等等方面评价报告为我省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做出了科学有效的分析评价。

       全省及各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态势良好

       宏观看我省整体新型城镇化水平。2011-2012年度,我省新型城镇化平均水平为46.1,比上年度提高了5.4个点,整体呈进步态势。其中,关中、陕北、陕南分别较上年提高了6.5、6.9和2.6个点,关中依旧保持领先优势,陕北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十个设区市的城镇化水平由高到低排位依次为西安、咸阳、铜川、宝鸡、商洛、渭南、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各市综合排名较上年度略有变化,其中铜川、渭南、延安上升一个位次;宝鸡下降一个位次;榆林下降两个位次;其余5市位次没有变化。城镇化水平超过全省平均值的城市分别是西安、咸阳、铜川和宝鸡。

       从各市新型城镇化水平增幅看,全省平均增速为13.2%,超过全省平均增速的有4个城市,分别是延安、渭南、铜川和榆林。

       从各个指标变化看,四大类型指标中,经济社会转移转化水平和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水平提升快,增幅分别达到22.5%和26.7%,城镇综合服务保障水平和城镇环境质量整理水平提升慢,增幅仅为4.0%和4.4%。在20项二级指标中,中心城市人均GDP和中心城市每平方公里产出率的全省均值增长最快,增速分别达51.5%和22.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的全省均值下降最多,降幅为7.3%。

       各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特征各异

       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我省各市在社会经济转移转化水平、城镇综合服务保障水平、城镇环境质量整理水平和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水平等领域中表现不一、特征各异。

       西安,作为陕西唯一的特大城市属于综合水平高而环境质量整理水平较低型城镇化城市。西安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在全省领先,经济社会转移转化水平、城镇综合服务保障水平和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水平三方面均排全省第1位,但城镇环境质量整理水平仅排第9位。其中,西安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水平指数是全省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也远超第2名咸阳。由于中心城市强大的辐射和集聚效应,使得人口、资源、生产过度集中的同时,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空气质量达标率连续两年位居全省末位,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城市污水处理率也居全省中下游,城镇环境质量整理水平较上年度下降1.2%。从四大方面20项指标分解来看,西安有10项居全省第一,但城镇人口增长的用地弹性系数和空气质量达标率居全省末位,人口城镇化转移度(衡量人口的城镇化实质转化水平)、城镇人均居住建筑面积、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也排在全省中下游。

       咸阳市新型城镇化水平仅次于西安市排第2位,属于以中心城市集聚发展引领为突出特征的相对均衡型城镇化。一方面,咸阳的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水平排全省第2位,处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咸阳的四大方面综合指标没有明显落后的弱项。在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水平中,人均GDP、每平方公里产出率居各市首位。

宝鸡市具有中心城市集聚引领和环境质量整理支撑型突出特征。其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水平和城镇环境质量整理水平在各市中均居第3位。其他二级指标中,宝鸡排位居前的主要还有人口城镇化转移度、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城镇人均医生数等皆排全省第3位。宝鸡市二级指标中较落后的主要是城镇人口增长的用地弹性系数、城镇人均教师数、城镇人均居住建筑面积3项指标分别排第9、8和10位。

       铜川和延安两市之间新型城镇化水平差别较大,但皆表现为经济社会要素转移转化水平较好,分别排各市第2和第3位,仅次于西安市。铜川市城镇综合服务保障水平、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水平排各市第6位,基本居中;城镇环境质量整理水平排各市第4位,也处于较领先水平,所以铜川市具有经济社会转移转化水平和城镇环境质量整理水平双双较领先特征。而延安市的城镇综合服务保障水平和城镇环境质量整理水平明显处于较落后水平,分别排各市第9和8位,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水平在各市居中排第5位。

       商洛市和汉中市属于城镇环境质量整理较优型城镇化,城镇环境质量整理水平分别排第1和第2位。商洛市主要在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转移转化水平两方面指标上落后,但城市综合服务保障水平较高。商洛市二级指标中非农产业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城镇平均规模、中心城市人均GDP、中心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心城市每平方公里产出率和中心城市综合规模水平皆排在第9或10位。汉中市经济社会转移转化水平、城镇综合服务保障水平、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水平皆较低,分别排第9、10和8位。

       渭南市和安康市属于城镇综合服务保障水平较优型城镇化。渭南的城镇综合服务保障水平排第2位,仅次于西安,主要是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城镇人均居住建筑面积居各市首位支撑的结果。安康市新型城镇化水平在各市排第10位,其中经济社会转移转化水平、城镇环境质量水平、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水平排位都较落后。

       榆林市具有单一中心城市集聚发展引领型特征。榆林市新型城镇化总体水平排第8位,但中心城市集聚水平排第4位,而经济社会转移转化水平、城镇综合服务保障水平、城镇环境质量整理水平分别为第7、8和7位。榆林市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水平不落后主要是中心城市的人均GDP、综合服务能力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支撑的结果。

       陕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

       2012年,我省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0.02%,比上年提高2.72个百分点,提升速度在全国31个省市中居第一。对陕西而言,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每年约有38万多农民进入城镇。加快城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的改善。据估算,一个农村人口转入城市,其收入和消费增加3倍多,劳动生产率提高4倍多。这也就意味着,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将刺激增加消费30.5亿元。陕西新型城镇化建设,任重道远。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提升人口城镇转化效果。各市在推进人口的城镇化转化转移过程中,主要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人口转化速度落后于土地占用速度,西安、宝鸡、汉中、安康四市城镇人口增长的用地弹性系数远低于近期目标值1.2;二是半城镇化人口数量较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全省人口城镇化转移度仅为0.78;三是城镇人口的人均收入和就业水平较低,半数城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就业区位熵指标未达到全省均值。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要义就是“人的城镇化”,必须解决各市人口的城镇化转化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切实提升人口转化效果。

       其次,要加强中心城市综合能力建设,力克“城市病”,提高辐射带动效果。全省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水平领域区域差异最为突出,除西安市外,其他中心城市的集聚发展水平指数都很低。报告显示,全省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水平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单位面积的生产力水平很低,仅西安、咸阳中心城市每平方公里产出率超过全省均值;二是中心城市综合规模水平低,仅西安、榆林、宝鸡超过全省均值;三是大中城市不同程度的“城市病”逐渐显现,如西安城镇环境质量整理水平仅排第9位,宝鸡城镇综合服务保障水平仅排第7位。对此,我们不仅要做强城市经济,提高工业化水平,推进产业升级,通过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来从整体上提升城市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实力;更应科学构建城镇体系,严格限制“摊大饼”圈层式空间布局,积极发展以核心城市为核心的城镇群,形成大、中、小有机结合的格局;还要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和环境整治水平,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整治“城市病”。

       最后,还要注意克服“短板”缺陷,有效提高各市新型城镇化水平。根据“木桶理论”,克服各个市域城镇化过程中的约束性缺陷,即克服发展短板,将会在较短时间里取得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巨大成效。西安要把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集约城市用地作为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加快城市现代化的长期任务,铜川要努力克服城市供水能力、人均道路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中心城市综合规模水平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宝鸡要集约城市用地并努力改善城镇教育、居住等社会服务条件,咸阳要在提高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上加大力度,渭南要在提高人口城镇化转移速度、医疗卫生、就业创业、空气质量和中心城市公共服务能力上尽快取得突破,榆林必须在加强供水保障、改善城镇教育和环境质量上加快发展建设步伐,延安要在加强城镇综合服务保障水平和城镇环境质量整理水平上做出更大努力,陕南三市要在提升城镇人口比重、非农产业比重、城镇平均规模和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水平上加大推进发展力度。

 

录入:李霞 责编:钟欣

将本文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 腾讯微博分享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校内网 转贴到开心网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相关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365亚洲备用链接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文章仅供参考。本站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