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的颜值,某种程度上经常处于“藏在深闺人不知”的状态。没来过这里的人,以为东莞到处是烟囱和厂房,难见到绿树和公园,但在过去一年,东莞频繁曝光高颜值,让外界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东莞。
过去一年,东莞捧回“国家森林城市”牌匾、清溪获评广东省森林小镇示范镇;“不一样的东莞”摄影作品展在国内多地巡展,向全国呈现了东莞的城市魅力;文明创建巩固提升,不仅使东莞环境更美,还发生着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化学反应”……
从制造业名城到森林城市,从文明创建到全面提升,今日之东莞,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气质,展示出了超高的颜值。
文/胡国球 靳延明 图/胡国球 刘中 柯秋彬
NO.1 “不一样的东莞”亮相国博
东莞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国际制造业名城,也是一座风景如画的现代生态都市,还是一座体育激情无处不在的运动之城,更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城。
2016年1月初,“不一样的东莞”摄影展亮相国家博物馆,摄影展分为“历史文化名城”“现代生态都市”“全民运动之城”“国际制造名城”等四个篇章,共展出127幅摄影作品。
这些作品既有展现东莞改革创新“十大行动”的新闻图片、“影响中国的东莞人”的档案图片,还穿插了东莞城市形象宣传片,内容丰富,全面立体地展示了东莞“每天绽放新精彩”的城市形象,展示了东莞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取得的最新成绩。
从莞香、莞草、虎门销烟、可园、醒狮等传统文化的独特影像,到音乐剧、漫博会等现代文化的精彩写照;从“森林进城、绿道穿城、绿意满城”的美丽景象,到新莞人在这里安居乐业的幸福场景;从CBA“八冠王”宏远队的搏杀瞬间、世界羽毛球名将在莞角逐苏迪曼杯的激情挥拍,到市民享受运动乐趣的欢乐时光;从“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迈进的重要节点,到企业员工快乐工作的抓拍笑容……此次摄影展的作品,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东莞的发展进步和社会百态,全方位呈现出一个“不一样的东莞”。
近年来,《人民日报》摄影部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李舸与荷赛大师、新华社摄影记者费茂华等摄影名家多次来莞采风,创作了一批东莞题材的作品。参展作品《不一样的女工》的作者李舸表示,“百闻不如一见,与之前大家传闻中的东莞形象不同,东莞这座城市的美丽、包容与活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摄影展共吸引了10万人次入馆观展。游客李珊珊表示,“没想到东莞的真实面貌是这样子,既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也有现代的都市气息,特别是生态环境让人眼前一亮,我很想到东莞走走看看。”
不少在京莞籍的乡亲也亲临捧场。在北京生活了数十年的张世光,现在是北京东莞建设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当看到家乡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时,感叹不已。在北京大学念书的关楠自豪地说:“看到这个摄影展,很激动。我对家乡的感情是很深的,希望年轻的时候能在外面多闯荡、积淀自己,等打好了基础,就回去建设家乡,毕竟我的根始终在那儿。”
今日的东莞,日渐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展现出崭新形象。通过此次摄影展,更多的人能近距离感受东莞,更加全面地认识东莞。东莞也借此发出邀请函,希望各界人士多到东莞走一走、看一看,亲身感受千年莞邑的风采神韵和现代东莞的蓬勃生机。
NO.2 成功跻身国家森林城市
2016年,广东决定在已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正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城市中开展森林小镇示范镇建设工作。去年12月底,首批12个“广东省森林小镇示范镇”名单出炉,东莞清溪镇位列其中。
森林小镇是指在镇域范围内,具有丰富的森林、绿地、湿地资源和优美的生态景观及特色生态文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均衡,绿色发展统筹协调,生态服务均等化水平较高,且各项指标达到建设标准,并经批准授牌的建制镇。森林小镇建设是森林城市建设的延伸,也是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抓手。
自2011年以来,东莞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将珠三角地区打造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的号召,作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策。经过几年磨砺,在2015年底,东莞成功获评“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广东只有广州、东莞、惠州、珠海和肇庆获此称号。
目前,东莞已建成了总面积达357.58平方公里的大岭山森林公园等14个森林公园,全市森林覆盖率37.4%,超过了35%的创建标准;建成14.23平方公里的华阳湖等14个湿地公园,公园年接待游客逾千万人次,银瓶山森林公园清溪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东莞生态园荣获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成休闲游憩绿地1287处,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3平方米,发现野生植物1630种,生物多样性水平位居全省前列,还打造了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等一批生态经济新板块。
同时东莞大力推进森林进城围城,共建成洪梅梅沙等48个森林家园,新建林业生态文明村44个,建设生态景观林带251.82公里,建成绿道955.9公里,全市所有道路、水系基本完成绿化建设。
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于宁楼表示,东莞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无疑为国内工业城市提供了一个鲜活的、真实的样本。东莞带来的启示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大力整治,工业城市可以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崛起,能够让城市里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二是要汲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和教训,努力走上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路子。
NO.3 文明创建提升城市价值
2016年6月以来,东莞认真落实深化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座谈会精神,将文明创建工作列为重中之重,以铁腕手段扎实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全域提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并探索、推出了考评问责等一系列长效机制。几个月以来,全市镇街环境明显改观,公益宣传氛围大幅提升,社会积极参与度提高,创建成果深得民心。除此之外,还发生着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化学反应”,使城市价值不断提升。
在东莞的老城区莞城,不仅加大了公益广告发布,在辖区道路、广场、小区等大幅新增公益广告牌1300余处,共1.2万余平方米,在可园北路、八达路、振华路等绘制文化墙。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更让市民群众对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同时,莞城制作了大量核心价值观宣传海报,文明餐桌台卡,文明经营倡议书,并通过志愿者下发至社区、学校、集贸市场、商店。
而茶山作为全市基层文明创建示范镇之一,镇容村貌也发生了根本改观,起到了明显的带动效应。昔日违法广告牌林立、满墙“牛皮癣”,而今整齐划一的商业牌匾,洁净锃亮的瓷砖墙面,站前路至茶兴路的十里旧街已换新颜。
“站内外环境整洁干净,设施很人性化,浓厚的公益广告宣传氛围也让人耳目一新!”在东莞火车站站前广场,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发出赞叹。他印象中火车站免不了脏乱差,而面前的火车站广场不仅干净整洁,还设置了丰富多样的公益广告。从“茶山八景”到“茶山歌谣”,从“茶山旅游地图”到“茶山味道”,既融入了核心价值观,又将茶山的村名、村景、民俗文化结合在一起,让人眼前一亮!
据统计,自去年6月东莞开展文明创建行动以来,推动上马了一大批文明创建基础工程,全市各镇街(园区)投入9.5亿元,新安排实施了311项文明创建项目。全市223个村(社区)增设专题宣传栏、特色标识牌、文化长廊、文化墙绘等宣传项目,提升了村居文化品。另外,全市593个村(社区)实现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全覆盖。
除了推动基础工程建设之外,治理城市“牛皮癣”方面,东莞创新性地建立了城市“牛皮癣”号码停机处理工作机制。三大通信运营商加大监管力度,实施高频呼叫号码的信息提醒,从源头上遏制电信“牛皮癣”。在治理集贸市场脏乱差问题上,市工商局频出新招,一是指导镇街通过资金补贴和奖励破解集贸市场整治资金瓶颈问题;二是指导镇街政府对市场进行分类管理,设置“流动摊贩安置摆卖区”。
环境的改善,对企业更有吸引力了,带来的是助推经济的发展。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说,抓文明创建就是抓发展、抓形象、抓民生、抓作风、抓生产力。
3个示范镇经过文明创建提升行动后,焕发了新颜,投资优势凸显,其中横沥镇首次入选“2016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麻涌镇吸引了京东、阿里巴巴、珠三角汽车博览中心、云南城投等优质企业,茶山镇则吸引了保利、碧桂园等优秀项目落户。
吕业升表示,接下来,东莞要在整治突出问题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围绕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宜业、和谐文明的现代化城市目标,在“整治、巩固、完善、提高”上下功夫,重点在环境整治、城市管理、村庄治理、市民文明习惯培养及核心价值观建设方面谋求创新突破,全力推动全市文明创建取得更大成效。
延伸阅读
东莞主题纪录片开机拍摄
前不久,由东莞市委宣传部策划,讲述东莞先行创举和真实故事的主题纪录片举行了开机仪式。主题纪录片将分为五集,由东莞广播电视台和中山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制作完成后将争取在全国平台上播出推广。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创造了一系列奇迹,形成了特有的“东莞模式”“东莞现象”。为了讲好“东莞故事”,呈现“不一样的东莞”,近年来,东莞市积极推动和扶持本土题材纪录片创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如连续五年举办“发现精彩·东莞故事”微电影大赛,邀请清华大学清影工作室拍摄东莞题材纪录片,推出《东莞风华》历史文化系列纪录片等。
2016年,东莞又策划拍摄五集大型主题纪录片,从经济发展、城市变迁、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方面,讲述东莞先行创举和真实故事,让外界看到“与过去印象不一样、与网络印象不一样、与其他地方不一样”的东莞新形象。同时,东莞作为转型时代中国的“缩影”和“标本”,希望通过挖掘自身发展的典型故事,解读当代城市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改革的探索,以反映转型时代的中国城市发展变迁历程。
纪录片总导演宋璋表示,该纪录片计划拍摄一年,将以城市、制造、经济、生态等为重点,多层面诠释东莞城市里的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现代与传统之间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