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亚洲备用链接 >> 城市推荐 >> 推荐阅读 >> 求索 >> 内容阅读
淳安县社会保障现状及对策分析
作者:淳安县副县长  王晓林 来源:求索 添加日期:11年11月01日

       社会保障是国家的一项基本经济社会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推进器”,实现社会公平的 “调节器”,促进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建立健全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淳安县委、县政府以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强化服务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

       1就业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全县上下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坚持在加快发展中拓宽就业门路,在落实优惠政策中加大援助力度,在强化技能培训中提高转移能力,在开发岗位中安置就业。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政策促动。针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要求,制定出台了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从事非正规组织就业若干意见、就业援助证发放办法、失业人员再创业财政贴息贷款实施办法、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下岗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意见、加大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家庭就业援助力度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全县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提供了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二是援助带动。加大就业援助力度,深入开展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援助行动,启动“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全面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用工和社会保险补贴等各项激励政策,有效带动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据统计,近3年来,全县共兑现就业再就业扶持资金175639万元,其中为7556人办理社保补贴83312万元,通过各项就业援助,帮助67户零就业家庭实现再就业,千岛湖镇8个社区全部达到了“充分就业社区”标准。三是服务推动。优化用工服务,建立企业用工信息申报制度,跟踪掌握企业用工信息,在汾口、威坪成立区域性劳动力市场,提供统一城乡就业信息、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着力提高城乡劳动力就业技能,为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群众的就业技能,根据市场需求,先后开设计算机、宾馆服务员、电子、钳工、家政等十个不同工种培训班,广泛开展再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3年来,共举办各类再就业培训49期4269人,创业培训6期150人,扩大了培训面,增强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能力。

       2社会保险体系初步建立。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制度创新与完善政策相统一,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初步建立了符合全县实际的社会保险体系。一是社会保险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原则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日趋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稳步实施、失业保险逐步规范,工伤保险全面覆盖,生育保险全面启动,同时还建立和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首次将城镇两不靠人员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本形成了参保对象多领域、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保险体系。二是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全面推进社会保险费“五费合征”工作,着力抓好以高风险、建筑等行业为重点的工伤保险扩面。截至2008年上半年,全县参加企业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达51242人、56719人、59171人、26385人和23335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37万余人。全县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225亿元,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支付能力达到1213个月,社会保障支撑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三是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县社保经办机构按照依法运作、廉洁高效的要求,坚持提高保障工作制度化、业务规范化、管理服务信息化和组织机构网络化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稳步推进,企退人员服务、管理和慰问三项经费稳步提高,服务更为优化,群众较为满意。

       3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形成。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帮扶解困,初步形成了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优待抚恤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就业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临时救助、经常性捐助、慈善救助、结对帮扶等社会帮扶为补充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应退进退”动态管理机制,严格申报审批程序,规范操作,按时足额发放低保资金,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城乡低保对象5748户11624人,年保障金1133万元。其中,城镇低保对象639户1131人,占城镇总户数的257%;农村低保对象5109户10493人,占农村总户数的429%。城镇低保对象中失业358户689人、无业98户142人、残疾94户169人、“三无”对象33户33人;农村低保对象中“五保”663户674人、残疾1635户3675人、特困户2759户6071人、孤儿及优抚对象52户73人。同时,严格落实最低生活保障金自然增长机制,逐年提高生活保障标准,全县近3年的城乡居民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从180元/月、80元/月提高到280元/月、149元/月;严格执行低保对象物价补贴制度,2007年共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发放物价补贴城镇480元、农村300元。二是专项救助机制日趋健全。加大财政投入,完善专项救助制度,建立健全三级救助圈,落实县、乡(镇)、村(社区)救助职责,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完成农村敬老院三年改扩建、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等工作。在此基础上,针对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实际,着眼于科学规划和整合资源,启动农村敬老院整合工程,着力建设中心敬老院,扩大规模,提升敬老院水平,出台和完善农村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对困难群众进行二次医疗救助,降低困难群众救助门槛,提高报销封顶额,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三是慈善救助力度不断加大。广泛开展“慈善一日捐”等活动,共筹集慈善捐款1425万元,深入开展第8次“春风行动”,共发放各类慰问金5025万元,慰问城乡困难群众11034户,对农村低保家庭实现了全覆盖。

       4社会保障基础不断夯实。一是社会保障基础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全县23个乡镇劳动劳动保障站和10个社区劳动保障室建设全面完成,实现了经费、人员、制度、工作、服务5个到位,基层管理服务水平不断夯实。二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实现资源整合。及时将企业统筹办、机关事业统筹办、公医办、农保处四家单位合并成淳安县社会保险服务中心,整合资源优势,社会保障工作合力不断增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强力推进。三是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按照“五保合一”要求,利用市场运作手段,扩建改造社保中心办事服务大厅,更新计算机网络设备,完成社会保险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等工作,逐步建立起以社会保险中心数据库为核心,就业管理与劳动力市场信息共享系统,劳动保障实名网站与劳动力市场信息、公众服务系统组成的信息网络平台,社会保险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有力地支撑和推进了劳动保障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存在问题

       1推进充分就业工作任重道远。一是城乡统筹就业难度还比较大。城乡平等管理服务就业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工作重心重城市轻农村的观念尚未彻底转变,诸多政策覆盖仍偏重于城镇,还没有覆盖到农村居民,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农村劳动力求职登记等许多工作还停留在宏观上、口头上,还没有实质性地启动,劳动力市场、村级劳动保障服务室等服务机构普遍存在向农村延伸不够,服务功能不完善,服务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二是就业困难群众再就业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城乡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不高,培训质量、效果不明显,加之我县农村劳动力输出靠体力型输出的居多,技术型劳动力输出比例较小,直接影响了城乡劳动力就业成功率和稳定率。据统计,全县农村劳动年龄段中,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人数占8354%,无职业技能的占952%。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受文化、技能、年龄、身体条件限制不能就业的占80%以上。三是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力度尚需加大。大中专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大多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高校毕业生急剧增多,许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技能不强,给安置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不断加大。

       2社会保险城乡覆盖面还不广、保障水平较低。一是覆盖范围不够广。虽然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险制度,但目前全县的社会保险制度覆盖对象没有实现全覆盖,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制度尚未建立。二是保障水平比较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5大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在制度上实现了广覆盖,但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综合考虑企业负担和劳动者承受力等因素制约,保障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于实行的是储蓄型的保险,群众普遍缴纳的保费较小,保障水平相当低。同时,目前医疗保险实行以县级单位统筹,统筹层次低,基金规模小且积累有限,单位个体抗御风险的能力极弱,保险基金长期收不抵支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危机。三是征缴扩面压力较大。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区位条件,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原始积累阶段,企业生存发展压力大,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劳动者维权意识不强,注重眼前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均影响了社保扩面征缴工作的开展。

       3分层分类救助水平还不高。一是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尚需进一步加强。低保收入核定机制还不健全,少数村低保标准掌握不严,随意性较大,影响了低保工作的公正公平,如工作中相当一部分因子女不履行赡扶养义务或子女已赡扶养但单列立户老人单独施保等照顾性低保、人情低保和优亲厚友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等。低保退出机制不健全,应退尽退机制还需进一步强化。二是三级救助圈职责还有待于进一步落实。全县救助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承担县级帮扶救助圈职责的部门有民政局(慈善总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残联等部门,不同部门救助的对象、项目不尽相同,工作中存在救助标准不统一、救助对象不公平等问题。乡(镇)、村(社区)两级救助圈由于缺乏财力、救助意识不强,还存在救助职责没有落实到位、救助不够及时,导致部分贫困户不能得到有效及时的救助。三是集中供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全县23个乡镇共有20个农村敬老院,农村敬老院建设整体规模相对偏小、数量多、档次低,集中供养人数较为分散,管理成本高。同时敬老院管理服务工作经费为每人每天20元,集中供养人数少的敬老院,管理服务经费严重不足,管理服务人员待遇偏低,影响了管理服务水平。

       4社会保障工作基础还需进一步提高。一是工作合力尚需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有力的协调和相应科学、严密的考核、制约机制,社会保障工作合力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平台基础还需进一步夯实。基础平台建设与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工作中还存在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力量不集中、业务不精等问题,尚需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夯实。三是工作理念还需进一步创新。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问题,需要从事社会保障工作的部门不断转变工作理念,准确把握形势发展的趋势,实现工作的理念创新、政策创新、方法创新。
       三、对策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们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们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对社会保障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杭州市作为东部发达城市,对社会保障工作的定位是走在全国前列,并围绕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总体要求,全面启动了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两大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力度非常大。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我们必须要以树立统筹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的理念谋划工作,推动社会保障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城乡群众提供较好的社会保障水平。特别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重点:

       1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推进充分就业。一是统筹城乡就业援助,加大困难帮扶力度。深化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全面实施“就业援助员”服务制度,深入开展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援助行动,全面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用工和社会保险补贴等各项激励政策,出台城镇零就业家庭及农村低保家庭就业和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有关扶持政策,进一步鼓励创业,鼓励自谋职业,切实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二是统筹城乡就业培训,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拓展职业培训渠道,建立县级统一职业培训机构,实行委托代理制,强化职业技能鉴定,推进职业技能培训规范化建设。加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将技能人才纳入全县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和外部政策督促机制,探索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强化大中专生就业指导,大力宣传SIYB创业培训项目、培训效果、创业政策及创业典型,完善创业培训服务机制,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政策咨询、专家预约和项目现场洽谈等服务,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实现“培训促创业、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进一步加强以转移就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注重培训基地建设,整合培训资源,严格培训标准、规范操作,重点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探索校企联合办学等新模式,不断提高培训的转移就业率。三是统筹城乡就业服务,提升服务层次。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平台工作机制,推进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对城乡劳动力实行统一的就业管理和服务,并依托现代远程教育、乡镇(社区)保障站(室)等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做到就业信息发布到村,就业服务跟踪到村,实现信息城乡同步,服务城乡平等。加强区域农村劳动力市场培育和管理,定期调查公布人才资源市场供求状况,适时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专场招聘会,为劳动者提供统一的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培训鉴定、档案管理和社会保险接续等各项服务,推进城乡统筹就业。

       2以保障民安为支撑点,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社会保险是安国之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托底”机制。要围绕全面构建“城乡统筹、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险体系这一目标,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强化征缴扩面和基金监管,实现社会保险工作新拓展。一是继续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按照“广覆盖、低水平、多层次、可持续、可转换”总体思路,全面建立起符合我县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和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从而实现社会保险制度覆盖对象的城乡广覆盖、制度内容的多层次、制度之间的无缝衔接相互贯通。二是强力推进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工作。以深入学习贯彻《劳动合同法》为契机,加强宣传和引导,将更多的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在完善出台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两个保障办法基础上,研究制订困难群众参保补助政策,对持有有效期内《救助证》和二级及以上《残疾证》且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参加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实现财政补贴、个人缴费倒挂;对持有有效期内《救助证》、持《残疾证》的贫困残疾人、城镇“三无”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由县政府相关基金全额给予补贴,着力提高困难群众参保能力,不断扩大全县社会保险覆盖面。要根据全县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企业发展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比例,通过强化“五费合征”,做深做细工作,加大审核力度,确保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三是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严格执行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制度,强化社会保险稽核工作,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告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支出、积累、运营情况,切实提高基金管理运营的透明度。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规范业务经办流程,有效防范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风险。加快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步伐,结合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尽快完成计算机网络技术系统硬、软件的更新换代工作,建立全县城乡一体化的资源数据库,实现不同保险制度间的衔接,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科学化管理水平,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继续加强退休人员、供养人员的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确保养老基金合理使用。要进一步加大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规范医疗行为,合理使用基金,保证医保基金的良性运行。

       3以解决民忧为落脚点,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一是规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规范低保审批,大力推进“阳光审批”,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群众评议制度和公示制度,规范审核程序, 落实定期入户调查、逢进必查、有查必评等程序,对新增低保对象严格把关,按照申请、审核、审批和公示的程序办理,坚持民主评议、集体审核审批制度,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杜绝“优亲厚友”、“以权定保”现象,确保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确定公平公正。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认定和收入核定机制,针对城乡家庭收入组成的差异性,研究制定不同的收入核定方法,对城乡低保户、因病因灾致困家庭等进行严格界定,做到城乡有别,实事求是的按实计算家庭收入和实行足额补差。健全“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动态管理机制,对因临时性和突发性事故而造成收入减少和家庭贫困的低保户要建立跟踪回访机制,及时掌握其收入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同时要建立部门联系机制,加强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残联等部门的联系,为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积极提供就业岗位,强化技能培训,帮助低保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实现就业,切实帮助低保家庭不断增强自我生活能力。二是扎实推进分层分类救助。健全分层分类的救助办法,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完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为困难群众提供及时救助,不断提高救助的针对性。完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救助圈职能,明确各级救助圈困难群众认定标准和救助措施,完善动态管理制度,及时为困难群众提供分层分类救助。县级救助圈要进一步整合劳动保障、民政、残联等部门政策资源,提高政策落实的效果,同时继续深化春风行动,深入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到爱心捐助中来,建立健全“捐赠物资调剂中心”,完善慈善捐助网络,规范慈善基金运行管理,探索“慈善超市”等捐助新模式,实行经常性社会捐赠制度,解决困难群众生活。各乡镇要按照各自职责,落实各项帮扶救助职能,夯实劳动保障站、帮扶救助站基础,认真做好群众因灾害而造成的临时性困难等救助工作。各村和社区也要积极开展各类互助式的帮扶救助工作。三是提高五保户集中供养水平。随着全县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超前谋划,统筹安排,研究制订新一轮农村敬老院和福利院发展规划,进一步壮大规模,完善养老设施,提高供养水平,满足不断增长的集中供养和社会养老需求。启动县级福利院整合扩建工程,投资180万元对县综合社会福利院实施改造,增加床位120张,按规范化要求配备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餐饮等多项服务设施,满足全县城镇“三无”人员和千岛湖镇城区自费寄养对象养老需要,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淳安县老年公寓二期”项目,并力争早日启动建设,有效缓解在社会老龄化进程中非常突出的社会化养老问题。继续抓好乡镇敬老院整合工程,通过两到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千岛湖、姜家中心敬老院建设,提高农村敬老院规模和档次。同时认真抓好敬老院的长效管理工作,多渠道探索院办经济方式,努力增加敬老院收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集中供养管理服务经费,2008年从每人每月30元提高50元,提高敬老院管理人员工资水平和供养老人的生活水平。要建立健全敬老院管理制度,实行院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强化培训,注重人性化管理,逐步提升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

       4以夯实基础为着力点,增强保障能力。目前,我县社会保障工作正在经历一个大的转型,工作重点逐步从原来以解决遗留问题为主转向建立机制为主转变,服务对象从面向城镇为主转向城乡群众为主,工作方法从政策单向推进为主转向体系整体推进转变。随着工作重点、服务对象、工作方法的不断转变,社会保障工作重心逐步向基层倾斜,夯实社会保障工作基础是全面推进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一是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残联等社会保障工作部门在扎实做好各自工作的基础上,要加强配合,注重协调,增进工作合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保障工作的浓厚氛围。同时要加强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残疾人帮扶等各项帮扶政策的衔接,不断提高各项政策帮扶效果。二是要进一步夯实工作平台。按照大社保体系建设的要求,继续加强劳动中介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康复服务中心建设,使之在服务机构、服务内容等硬件建设上与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的需求相适应。按照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的要求,强化乡镇、社区劳动保障站(室)建设,加快建立村级劳动保障服务室和帮扶救助服务室,配齐配强“两员”,强化服务,提高工作人员管理和服务水平。各乡镇要切实加强对社会保障工作的领导,逐步把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残联工作纳入到社会保障工作中实行统一领导,劳动、民政和残联干部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合力推进社会保障各项工作,加强县、乡两级社会保障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把握大局谋划长远的能力、联系群众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协调形成合力的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社保干部培训,不断提高提高社会保障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工作水平、服务群众水平。三是要加快社会保障信息化步伐。加快推进全县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完成基本养老、基本养老网络平台开发,同时要随着社会保障工作的不断推进,进一步整合劳动保障、社会救助及残疾人工作等信息资源,建设社会保障工作网,为群众提供及时、高效、便捷的社会保障信息查询,同时要继续整合乡镇、社区社会保障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实现帮扶救助信息网络化,确保救助对象在联动信息网络上及时公开,确保救助工作有序推进,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尽可能保障困难群众生活。

录入:胡雁霞 责编:钟欣

将本文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 腾讯微博分享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校内网 转贴到开心网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相关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365亚洲备用链接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文章仅供参考。本站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
var data = XmlHttpPostMethodText('/sys_template/ReviewList.aspx','ModelType=1&Id=77080'); document.write(data) var data = XmlHttpPostMethodText('/sys_template/AddReview.aspx','ModelType=1&Id=77080'); document.write(data)
var gaJsHost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https://ssl." : "http://www.");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gaJsHost + "google-analytics.com/ga.js'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try { var pageTracker = _gat._getTracker("UA-2187903-1"); pageTracker._trackPageview(); } catch(er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