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亚洲备用链接 >> 城市推荐 >> 推荐阅读 >> 现代城市研究 >> 内容阅读
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规划构想
作者:陈群元  喻定权 来源:《现代城市研究》 添加日期:11年01月21日

  我国建设低碳城市,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两型社会”为契机,一是着眼于在“源”上的替代、减少和提高效率,二是着眼于在“汇”处的吸收。其中,最积极的方法是减少输入端的高碳能耗,这需要把重点放在实现低碳导向的新型工业化(生产模式)、新型现代化(消费模式)以及具有整合作用的新型城市化上。新型工业化是要大力发展低碳型、循环型的物质经济来减少碳排放;新型现代化是要大力发展公共型,服务型的消费来减少碳排放,如发展规模化的公共交通网络而不是私人汽车,发展高速铁路而不是高速公路;新型城市化是要大力发展紧凑型、组团型的城镇空间来减少碳排放。另外,要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绿化率来吸收高碳能源消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发展低碳城市应重视城市规划、建筑节能和规划环评等领域。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低碳城市的第一步。城市能源消耗会直接影响到周边区域的环境污染,城市规划除了考虑城市自身特点外,还应结合城市所在区域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来进行综合考虑。

  1通过规划手段降低能源消耗

  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为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5倍。2006年我国GDP总量大约占世界的5.5%,但是,能源消耗却占到15%。我国规划建设领域的高能耗现象也相当严重。我国建筑与国外建筑相比,保温能力差距较大,研究表明,目前建筑能耗已占到我国总能耗的27.5%。建筑业的高能耗贯穿建筑材料生产、施工及后期运行、拆除等各阶段。具体表现为:传统的建筑施工模式产生大量的能耗浪费,包括水、混凝土、钢材等;当前绝大部分住宅建筑等都以毛坯房形式交付,而后进行二次装修,这种类似小农经济的模式造成严重的能耗浪费,产生大量的装修垃圾;大部分建筑在建设过程中优先控制成本,但很少顾及后期运行与维护成本;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依然较低,大量使用取暖和制冷设备,消耗大量能源。同时也造成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建筑寿命太短,很多建筑寿命只有20多年,甚至1980年代的房子到了1990年代就拆,1990年我的房子现在拆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了巨大的能源、原材料的消耗与浪费。

  因此,城市总体规划要从决策源头上保证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则,城市详细规化和小区规划设计要从具体操作层面上切实降低能源消耗。第一,在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规划方面,抓住国家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和建设“两型社会”有利时机,降低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退出力度;提高各类企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和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建材、化工和电力等行业的规划准入条件。第二,在交通规划方面,实施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如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推广新能源公交车,控制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以北京为例,如果小汽车出行比例每降低一个百分点,转向公共交通,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42万t。第三,在建筑设计方面,以绿色建筑替代传统建筑,包括:建筑节能政策与法规的建立;建筑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标准、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与产品在住宅建筑中的推广应用;设计的合理性和延长使用寿命等。

  2通过规划手段优他能源结构

  在我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这种“窝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结构,决定了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将长期存在。2006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仍高达69.4%。由于煤的碳密集程度比其他化石燃料要高得多,单位能源燃煤释放的二氧纯碳是天然气的近2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必然会产生较高的碳排放强度,极不利于我国建设低碳城市。当前,我国正面临着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据国际能源署(IEA)估计,参考目前情况,中国在2006~2030年间需要在能源部门累计投资3.7万亿美元,其中74%用于电力投资,约为2.8万亿美元。能源基础设施所采用的技术、设备一旦投入使用,不能轻易改变,将对温室气体排放产生长期影响,即发生“锁定效应”。而目前在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中,在如何避免传统燃煤发电技术的弊端、采用低碳的先进技术方面,在资金、政策方面尚缺乏有力的保障。因此。在我国新一轮的能源基础设施规划中,要把眼光重点瞄准绿色能源和清洁技术。

  绿色能源可概述为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源、风电、水电的新技术、新工艺。狭义地讲,绿色能源指氢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海洋能、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两广义的绿色能源包括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采用低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清洁技术,是指实现低碳生产,就必须大量采用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技术。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甚或零排放。清洁生产是从资源的开采、产品的生产、产品的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置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两者的一个共同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碳能源的使用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建设低碳城市主张采用绿色能源和清洁技术的规划方案,要慎重考虑火电方案。

  3通过规划手段增强碳汇能力

  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质的转变、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根本改变的条件下,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碳汇潜力,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温窒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积极扩大碳汇是成本较低的减碳途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例如,每公顷阔叶林每年大约吸收360t碳当量、每公顷针叶林每年大约吸收930kg碳当量、每公顷草坪每年大约吸收870kg碳当量,林木每生长1m3,平均吸收1.83t二氧化碳。因此,植树造林、保护湿地,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城市绿化率,实际上就是在固碳减碳。然而,在大规模城市开发建设中,毁掉大批耕地,使土壤中的有机碳释放出来,将碳汇变成碳源的现象还相当严重;随意侵占山体和水体,破坏原生态的天然碳库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增强城市的碳汇能力,要求在城市规划中,多建生态景观,少建体现“形象工程”的大面积硬地广场和草坪广场,限建高耗电能的人工瀑布、喷泉,多营造有利于户外健身、增氧、减少热岛效应的树林绿阴地,保留自然山体和河湖水景在城区的位置,提高城市绿地单位面积的绿化功能和吸碳功能。建设生态景观还包括城市屋顶绿化,这也是一个长期被我国规划建设者容易忽略的领域。大城市数千万平方米的屋顶面积若建成“空中花园”,既可使建筑隔热保温,降低建筑能耗,又可不征用土地而扩大绿地面积,美化城市空间环境,明显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净化城市空气。据测算,如果一个城市全部屋顶面积实行绿化,城市上空的二氧化碳将减少80%左右。此外,开发利用屋顶空间资源,还可以考虑促使建筑业与太阳能产业的融合,设计和建造富有景观美的太阳能屋顶和光能利用建筑,推广住宅小区太阳能路灯和景观照明。

  4结语

  世界气候组织2009年在北京发布报告称,未来3~5年内,该组织将在中国发展15~20个“低碳城市”,在这些城市探索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以推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城市除了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外,大部分将是中国的二、三级城市。该报告还认为,在以“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为特征的“低碳城市”中,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低碳经济不会放慢经济增长,反而会促进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并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生活水平。我国城市应抓住有利战略时机,积极向世界气候组织及世界自然基金会申请成为“低碳城市”试点,积极推进“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从而有效推动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录入:胡雁霞 责编:钟欣

将本文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 腾讯微博分享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校内网 转贴到开心网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相关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365亚洲备用链接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文章仅供参考。本站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
var data = XmlHttpPostMethodText('/sys_template/ReviewList.aspx','ModelType=1&Id=65602'); document.write(data) var data = XmlHttpPostMethodText('/sys_template/AddReview.aspx','ModelType=1&Id=65602'); document.write(data)
var gaJsHost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https://ssl." : "http://www.");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gaJsHost + "google-analytics.com/ga.js'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try { var pageTracker = _gat._getTracker("UA-2187903-1"); pageTracker._trackPageview(); } catch(er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