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亚洲备用链接 >> 城市推荐 >> 推荐专家 >> 专家文章 >> 内容阅读
在城镇化进程中坚持统筹与均衡
作者:向春玲 来源:学习时报 添加日期:13年01月09日

       城镇化是城镇人口增加、城镇规模扩大、乡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及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而引起的人们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价值观念变迁的过程。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目标来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应该是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没有中国的城市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取得了积极进展。1978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为17.9%,2000年达到36%,年均增长 0.8个百分点。当前,中国城镇化进程正处于30%向60%增长的加速发展时期。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已近6.7亿,占总人口的49.68%,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近10年间有将近2亿人进入城市生活。今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2011年我国人口总量及结构变化情况》,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达6.9亿,城镇化率达51.27%,首次超过50%,这意味着中国进入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历史时期,也标志着中国城乡社会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源于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中国的城镇化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有着较大的差异。第一,中国的城镇化是世界上转移人口最多的城镇化。从国际社会来看,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需要把几亿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来。第二,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是按部就班经过了上百年历程完成的城市化,而今天的中国城镇化是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迅速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城镇。第三,在资源利用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例如英国,工业化、城市化是通过对别国的殖民、对世界资源的利用完成的,而中国的城镇化所依赖的是自己国家的资源。中国的城镇化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快速发展之路,需要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镇化经验,但不能照搬国外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模式,也不能固守中国某一地区、某一阶段的城镇化模式,应因时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各地的区情和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实情,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战略

       城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经济现象,涉及人口、资源、环境、产业结构调整、社会流动加快、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城乡关系和区域关系变化等方面的系统工程。2008年国际社会金融危机以来,城镇化成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促进经济和社会及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

       城镇化发展是我国当前拉动内需的强大动力。预计我国要在2030年城镇化率达到65%时基本完成城镇化。这意味着未来我们还有2.5亿人口进入城市。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人口居住、生活、就学、就业、交通、通讯等刚性需求还会大量增加,这种状况不仅带来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城镇住宅的投资需求,而且大规模农村人口转移和生活方式变革还创造了巨大的消费需求和国内市场的需求。城镇化发展必将成为中国扩大内需、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强劲动力。

       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我国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我国社会转型的新阶段,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不仅是靠工业化,而且需要依赖于服务业的大力发展。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时,将推动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业,商贸、餐饮、旅游等消费型服务业和金融、保险、物流等生产型服务业的大发展。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镇化的推动将起主导作用,成为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后续动力。特别是金融危机迫使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充分就业、扩大内需、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满足城市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新期待,都有赖于服务业的发展。

       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发展,可以促使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镇转移,有利于增加农村人均占有资源,实现耕地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从而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同时,城镇化也是一个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过程,进城农民通过实现就业,可以提高收入;留在农村的农民,通过增加土地面积也实现土地收入的增值。城镇化也是城市文明向农村渗透、促进乡村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农村的过程。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城镇化要同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这是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

       城镇化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近年来,我国大城市出现了空间规模向外扩张、产业和人口向外转移的现象,同时,随着高速公路的修建,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之间的交通状况,城市间的产业联系与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城镇体系不断完善,特别是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我国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目前我国在原有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之外,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等新的城市群不断涌现出来。城市群的发展不仅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也是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的体现,城市群必将成为中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

       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与挑战

       城镇化对于中国下一步经济社会的整体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近几年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违背城镇化发展规律、不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乱象”,在这个过程中,城镇化超常规发展,资源与人口、城市与乡村发展失衡,城市经济、社会、生态发展不协调,出现了“城市病”,严重影响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城市盲目扩张,耕地减少。一些城市在追求向大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存在着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分散开发的问题。出现了建高楼、大广场、大马路、大酒店、大房子,越大越洋越好,不考虑实际需求,甚至出现土地被圈占闲置和楼房空置浪费现象。城市空间过度扩张、占用耕地和生态环境压力增大;一些地方以非市场化的方式低价征用土地,高价出让获得差价收益,将农用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作为变现建设资金的重要手段,造成耕地大量被占用。全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紧逼18亿亩耕地红线。

       城市人口剧增,一些农民“被城市化”。城镇化的发展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发展和产业推动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农民自愿基础上的。适合经济发展和人民意愿的制度安排能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否则将会起到负面的作用。但是,目前在土地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地方出现对农民房屋的行政性强拆,强迫农民进城和强迫农民上楼。有些地方一夜之间就将农民户口变成了城市户口,而包括生产生活方式在内的其他要素都不变,从而导致城市人口数量剧增,密度过高,而部分城市管理能力滞后。上个世纪5070年代,曾在西方国家出现的“大城市病”,如今也开始在我国显现苗头。例如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水资源紧缺、房价飙升、空气质量下降等突出问题。

       存在着城镇化超速发展的“大跃进”现象。城镇化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一个渐进化过程。然而,有些城市把加快城镇化当作一个重要的政绩工程,有拔苗助长之嫌。有的省份提出来,城镇化率20112015年要从45%提高到54%,到2020年达到64%左右,要求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国家“十二五”期间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的规划目标。2010年8月揭晓的中国城市国际形象调查推选结果显示,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正在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严重违背城镇化的发展规律。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衰退,农民权益受损。城镇化发展带来城市经济的繁荣,但是,却出现了农村的凋敝,农业的衰败和农民的被边缘化。例如,大量农村青壮年群体进城,弱化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农业生产和农业现代化;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留守老人的养老和留守妇女生产生活等问题突出,使农村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凸现。另外,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大批具有知识和文化的青壮年涌入城市,他们因为农民工身份,不能参加城市的民主选举活动;他们由于身处城市而没有机会再来参与村务决策和治理,流动的农民工的自主权利难以实现。近年来,有些省在农区为了用增加的耕地换取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不尊重农民意愿,强制性拆村并居,导致农民“被上楼”,导致农民的生活习惯将被迫改变,农民的生活负担也会相应增加,农民种地养殖更不方便。而且村改居后产生的大量无土地、无工作、无社保农民将直接影响国家社会稳定。

       农民工的半城市化。我国城镇化人口的统计按国际惯例进行,即在城镇连续居住超过 6个月,便统计为城镇人口。但实际上,他们中绝大部分没有真正变成城镇居民,无法在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享有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事实上没有完全市民化,有人称之为“半城市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在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民工对城市公共服务产品需求的大量增加,如何为农民工提供城市生活必需的公共产品,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这是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所要面临的问题。

       城市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突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城市化的发展,我国支撑城市化发展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态资源等都到了极限,人口和人均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由于受全球化的影响,许多历史名城中的文化遗产遭受到冲击,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面临着“建设性破坏”,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文化街区的历史真实性正在消失。城市发展、城市建筑和城市布局趋同,出现千城一面、城市风貌雷同的现象。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保护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的挑战。

       统筹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但是,城镇化不是搞运动,不是大跃进,它是一个现代化的进程,是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针对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存在的问题,“十二五”期间,我们把城镇化速度确定为每年0.8%,低于过去10年年均提高1.13个百分点的城镇化速度。其中的重要导向就是要总结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偏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就是要克服以往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见物不见人、要地不要人的发展方式。中国城镇化的主体是农民,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意愿。在城镇化进程中,从系统观念出发,全面推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协调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以产业为支撑。在城镇化的初级阶段,工业化成为这一时期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进入到高级阶段,以信息技术和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逐渐成为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着相对的发展差距,这也会导致各地城镇化水平、城镇化产业动力等方面的差异。但是,城镇化发展必须以一定的产业为支撑,通过产业发展,实现城市经济的繁荣,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人口的集聚,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中国城镇化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之路,即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政府财政要加大对中小城市的投入,通过对中小城市和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城市建设的加快,努力实现小城镇的小城市化,中小城市的大城市化,大城市的国际化,全面实现全国各地大中小城市的均衡发展。这样可以分散人口向特大城市的流动,我国的“城市病”才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从现代化战略角度推进制度改革。第一,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第二,改革现有的土地制度,对于进城农民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来源而又不愿意种地的农民,给予其对土地的处置权,以摆脱土地的束缚。这也有利于农业的规模经营。第三,建立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均等化制度。政府向进城农民提供与市民同等的就业、住房、子女上学、就医等公共服务和各种福利,积极帮助进城农民在城市安家乐户。

       走低碳城市化之路,建设绿色宜居城市。积极推进企业节能减排,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在城市生活上,调整能源结构,减少高排放高污染的能源使用,尽量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或清洁能源如天然气、电能等;通过合理规划对污染源进行治理,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积极实行“公交优先”,发展轨道交通,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改变居民原来不环保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减少生活垃圾等带来的污染;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促进低碳目标的实现。

       加快新农村建设,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城镇化并不是城市人口越多越好。即使城市人口达到70%,仍然有相当多的农民生活在农村。因此,要在城乡统筹中推进城镇化,大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促进新农村建设。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村村通”工程,改变农村封闭落后的状况,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交流,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通过城镇化的发展,促进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向农村社会的延伸,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我国已经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历史时期,城镇化发展要兼顾与新农村建设相协调,加强城市功能向农村的辐射,努力缩小城乡差距,积极引导城乡对话,实现城乡和谐互动。

录入:肖波 责编:钟欣

将本文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 腾讯微博分享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校内网 转贴到开心网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相关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365亚洲备用链接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文章仅供参考。本站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
var data = XmlHttpPostMethodText('/sys_template/ReviewList.aspx','ModelType=1&Id=99649'); document.write(data) var data = XmlHttpPostMethodText('/sys_template/AddReview.aspx','ModelType=1&Id=99649'); document.write(data)
var gaJsHost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https://ssl." : "http://www.");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gaJsHost + "google-analytics.com/ga.js'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try { var pageTracker = _gat._getTracker("UA-2187903-1"); pageTracker._trackPageview(); } catch(er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