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亚洲备用链接 >> 城市发展 >> 城市环境 >> 内容阅读
南京:生态文明惠民生 美丽乡村添动能
作者: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添加日期:18年05月28日

    长江,这条孕育着中华文明的母亲河,连结起锦绣壮美的华夏大地,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浩荡东流、生生不息。如何让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坚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功在当代、立在千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绿色生态发展,扎实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去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升到72%以上;完成150条黑臭河道整治,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城市绿化覆盖率、林木覆盖率分别达到44.8%和29.9%……如今的南京,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环境更优美,让这座“六朝古都”焕发生机。

    打造滨江风光带 以长江为轴心拥江发展

    长江南京段全长97公里,这里景观多样、宽度多变、岸线多折、洲岛和湿地多布,是城市的生命线、风景线。打造滨江城市、保护长江岸线,是当代南京人孜孜不倦的追求,更是南京依江发展、跨江发展、拥江发展征程上的伟大实践。曾经“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的历史正在逐渐改写。

    2012年,南京市委、市政府“以江为轴、拥江发展”为规划引导,整合优化岸线功能,重塑沿江城市形态,打造以生态保护为建设目标的滨江风光带。“滨江风光带河西段在建设之初就认真抓好生态保护。”南京滨江公园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忠胜告诉记者,在南京市相关部门支持下,夹江实现了全面封航,有效保护了水源地,也达到了治理环境污染、美化江面景观的效果。去年,滨江风光带共接待游客387万人,迅速成为新兴旅游热点和休闲娱乐胜地。

    在风光带的鱼嘴鱼背湿地公园,这里原来曾是防护堤、采砂场、油库等沿江工业遗迹。据了解,在公园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完整保留了湿地原貌,将油船接驳栈道改造成为观景栈道,使游客既可以近距离观赏湿地,又避免人流对湿地生态造成影响。同时对湿地河道进行了疏浚,补植了富有层次感的水生植物,进一步突显了滨江湿地的特殊风貌。

    滨江风光带体现了“山、城、江”的城市生态格局,一边芦苇依依起伏,一边江水滔滔,江风拂来,既有潮起潮落的低吟,也有船舶号鸣的浑厚。在这里,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和谐之美尽收眼底。

    江南江北,风光无限。滨江风光带给市民惬意休闲的亲水之地,给游客回味悠远的古都风韵,也让万古奔腾的长江记载下绚丽的南京篇章。

    建设美丽乡村 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位于江宁区的黄龙岘,素有“扬子江心水,黄龙岘上茶”之誉。“岘”寓意为小而险峻的山,黄龙岘茶文化村,有着“春华秋实、四季常青、鸟语花香”的生态园林环境,满目茶园滴翠,竹林茂密,群山绵延,秀水环绕,是江宁区确定的新一批“金花村”之一。

    5月,2000多亩茶园里的春茶刚刚采摘结束,周末来这里喝茶赏景,成了很多都市人忙里偷闲的惬意享受。沿着村里的美丽乡村生态循环线经过,沿途风景秀丽、繁花似锦,白墙黛瓦的山村忽隐忽现,让人流连忘返。走到茶文化风情街,欣赏别具一格的民居,逛一逛农家集市,在这里体验到了原汁原味的江南农家生活。

    2013年起,当地居民开始精心打造美丽乡村。在不破坏周围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村子进行翻新旧房、重修道路、加装无线网络、修建现代化公厕、重新规划茶树种植布局等改造升级。黄龙岘从过去“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如今,原生态的村居风貌结合了现代元素,黄龙岘的“颜值”越来越高,为当地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全新的绿色动能。

    今年,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南京将严格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全力治理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城市。南京的绿色之美、生态之美正在不断彰显。

录入:李霞 责编:钟欣

将本文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 腾讯微博分享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校内网 转贴到开心网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相关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365亚洲备用链接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文章仅供参考。本站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