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深圳,绿树婆娑,鲜花盛放,空气清新。完善的现代化功能和宜居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深圳靓丽的城市名片。
绝不以牺牲“深圳蓝”为代价来发展经济,早已成为特区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共识。今年,深圳又获批成为全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绿色深圳”正在成为“深圳质量”的核心内容。探索创新最科学的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协同发展机制,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成本支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奇迹般崛起的特区正在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圳样本”。
补齐治水短板真正实现碧水蓝天
38年前,深圳人口仅33万,只有几条像样的马路,最高的楼只有3层。今天,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道路里程超过6000公里,地铁通车里程297公里,100米以上摩天大楼近1000栋。全市森林覆盖率40.9%,因拥有近千座公园而被誉为“公园之城”。
数据显示,近年来深圳万元GDP能耗、水耗持续下降,处于内地大中城市最低水平,2017年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和1/10左右;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累计下降30%,去年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产出GDP超过20亿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多,居内地城市首位。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深圳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刀刃向内,找差距,补短板,埋头苦干,从2017年打响了治水提质攻坚战,全面推行四级河长制,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
作为滨海之城,深圳的境内蜿蜒流淌着310条大大小小的河流,这些河流水质的好坏,决定着深圳居民的生活质量。据深圳市水务局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深圳市持续开展节假日及夜间突击执法、流域水质异常溯源执法、深莞惠联合交叉执法、“利剑二号”等专项行动,深圳水环境质量正一点点变得更好。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表示,今年全年计划完成治水提质投资336亿元,启动项目397个,争取打赢治水提质的关键战。预计到2019年底,深圳将基本完成全市133条黑臭水体的整治,真正实现蓝天碧水绿地,使深圳更加宜业宜居宜游。
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前海典范”
雨后的前海,一座座造型优美的建筑掩映在一派新绿之中。
“一张白纸,从零开始,可以画最美最好的图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5年前对前海的嘱托。短短几年时间,国际金融城、现代自贸城、深港创新城和国际性枢纽港等“三城一港”就从前海这一片滩涂上拔地而起,成功实现了“一年一个样”的重大变化,总书记描绘的“最美最好的图画”已经初步呈现。
以经济增速在全国闻名的前海,目前大力推进的“一号工程”却是环境与绿化“双提升工程”。深圳市政府党组成员、前海管理局局长杜鹏告诉记者,自去年以来,前海“秉持公园中建城市、城市中建公园的理念”,对包括城市公园、景观廊道、城市开放空间、市政道路绿化在内的130公顷区域进行景观优化,新增80万平方米覆绿,实现重大形象提升。下一步将“精耕细作,精雕细琢”打造城市新中心,加快实现从基础设施向城市功能塑造转变、从自贸新城建设向城市新中心建设转变、从高速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汇集“山、海、林、城、岛、港、湾”等多种资源优势,打造世界独一无二的湾区城市新中心,努力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前海典范”。
不考核GDP的“蓝色大鹏”实施保护优先
建立于2011年的大鹏新区是深圳唯一不考核GDP的行政区。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大鹏拥有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和生态生物资源。
西有前海,东有大鹏。与前海蛇口自贸区不同,大鹏新区实施了“向海发展”的战略布局,在全国率先划定海洋生态红线、率先实行区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生态责任审计、率先设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局、率先编制海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积极探索经济发达地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体制新机制。
据大鹏新区综合办主任王继良介绍,从2007年起,深圳就对大鹏半岛原村民发放生态保护专项基本生活补助,这一生态补偿政策已累计发放补助资金17.1亿元。同时,新区对破坏生态环境的人给予停发或扣减生态补偿。这种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了辖区原村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整个新区的定位是保护优先,然后再发展。我们这几年为了保护环境已淘汰了169家产能落后的企业。”王继良说。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大鹏全力攻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型“向海发展”方式,推动新区成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先行区,力争建成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十大核心创新平台和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发展典范区。
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鹏新区正在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美丽的海滨风景吸引世界各地游人纷至沓来,去年接待游客人数及旅游业总收入分别突破1000万人次和50亿元。
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新区充分发挥海洋资源禀赋优势,打造集生物研发、孵化、中试、生产于一体的海洋生物产业园。目前,该园区已成为中国海洋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和产业的重要基地,入驻项目包括海洋生物育种、海洋生物制品精深加工、海洋环境生物修复、海洋生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现代渔业等5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