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亚洲备用链接 >> 城市发展 >> 城市文化 >> 内容阅读
兰州创意文化产业何以跻身国家队?
作者:王占东/文  韦德占/图 来源:每日甘肃网 添加日期:18年06月14日

兰州市民坐在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艺术街角的廊檐下,纳凉、喝咖啡、畅聊……(每日甘肃网记者韦德占/摄)

    6月5日上午,兰州小伙儿张兴强正在他充满创意氛围的办公室里盯着电脑,他在研究一幅“晴望川民俗文化村平面布局示意图”。从他电脑旁的“晴望川台历”到对面立柜上创意丰富的“晴望川”主题手提袋、包装盒等文创产品,成为办公室显眼的摆件。

    记者的到访,让正沉浸在艺术构想的张兴强转移了思路。他起身说:“兰州新区晴望川民俗文化村的不少文创就是我们做的!”

    这句话一下子提起在场人的兴奋。

    晴望川,兰州新区秦王川所在地的古名。隋朝以前,因这一带地势平坦,晴天远望,时现海市蜃楼幻境,古人叫晴望川。隋末金城(今兰州)校卫、山西万荣县人薛举在兰州号称西秦霸王,晴望川成薛举屯牧之地,改名秦王川。

    往事越千年。

    伴随“一带一路”建设和兰州新区发展,晴望川民俗文化村成为兰州新区文旅融合新名片。

    但许多人还不知道,晴望川民俗文化村的一些文创产品,竟然出自眼前的张兴强和他团队手中。而他们只是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首期众多公司之一。

园区内的街景,随处可见“创意”的元素。

园区内墙壁上的“人头蜈蚣身”雕塑。

    初夏时节,在绿树掩映、古朴而又时尚的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内,与张兴强一样,许多创意团队或在室内或在树下静静地思考着一个个创意。徜徉在移步异景的园区,人们感受到的是林荫、思考、创意、视觉的惊喜和咖啡味的轻松。

    然而,抚摸着那岁月雕刻的红砖墙,仰望房顶上方的水泥檐,听着导游的讲解,许多人错愕地发现,这里曾是兰州一座工业厂房的旧址。

    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在这里书写着这样的传奇——

    让一座废旧的工厂戴上文艺的笑颜,让冷冰冰的钢筋水泥增添了文化的温度,让一座承载城市记忆的工业遗址蝶变成一座国家3A级工业遗存景区,让一个曾被质疑的创意文化园,跻身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的国家队……

园区内入驻企业的门口。

园区内处处可见文创新业态。

    让创意在工业遗址上撒欢处处可见文创新业态新动能

    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坐落于兰州市段家滩东路北侧,东临兰州财经大学,北靠南河道,与兰州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隔河相望,西侧是兰州矿灯厂等科研院企,园区内外,树木林立,风光静雅,是一处集文化、科研、旅游等业态于一体的宜居宜游宜业之地。

    该园区场地前身是兰州油泵油嘴厂旧址。2009年以来,在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董事长张学智和他团队的奋斗下,把一个工业化时代的旧厂房打造成创意文化产业的聚集地。园区主要对入园企业以提供产业运营、创业孵化、政策咨询、产业发展相关的扶持指导、人才培训、金融支持及物业等服务为核心职能,以动漫影视、创意设计、产品开发、广告和景观设计、文化演艺、展览展示、出版发行、咨询策划、信息服务、艺术培训、艺术品交流等文化业态为主的产业集群。

    其发展历程和业态创新及文化影响力,被人们称为兰州版的“北京798”。

    和张兴强一样,让创意在这里撒欢跑,然后再让创意付诸实践,以服务于客户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成为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给人无处不在的视觉冲击力、市场号召力和创意实力的力量源泉。

    当张兴强在一遍遍地优化着晴望川系列创意产品的设计时,不远处的与陶工坊里,25岁的金国亮正更换着店内陶瓷品。这位刚毕业于西安工程大学的小伙子说:“夏天来了,大家更多的关注饮茶,陶瓷创意茶品更应景一些。”

    进入与陶工坊,给人最具冲击力的是他们推出的陶器咖啡。在这里,咖啡的浪漫遇上了甘肃悠久的彩陶文化。这不仅仅是一个创意,更是一个技术。在现场制作的工作台上,金国亮说:“这许多产品都是甘肃彩陶工艺与江西宜兴的土料融合创新而成,许多产品在这里创意、生产后走向全国多地。”而依托自身创意和制作的空间平台,与陶工坊还成为成人和孩子学习、体验彩陶工艺与制作的学习基地,使甘肃悠久的彩陶文化在这里鲜活地传承下去,更成为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一处体验感较强的旅游景点之一。

    几乎与此同时,位于园区西区的三缔众创空间内,宽敞明亮的上下两层空间里,咖啡飘香,红酒醉人,一盘盘刚烘焙出的西餐糕点更是激发着人们的味蕾。说到这里,或许有人认为这是一处悠然自得的咖啡馆、红酒屋。

    非也。

    这里是一处培训咖啡研磨、冲调和如何经营一个咖啡屋的学校。全进口的设备、咖啡、面粉、酒庄旁,学员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着咖啡、西点的制作技术,而另一边的学员工则接受着如何经营好一家咖啡屋、西点店的培训。

    与三缔众创空间类似,这种通过整合资源、模式,创新新业态、打造新动能、发展新经济的孵化器,在该园区里鳞次栉比,覆盖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教育等多个产业。

    在这里,不仅让艺术家的梦想得以实现,也搭建起让艺术走向社会的舞台,为市场提供满足一站式、体验化、个性化的艺术设计、消费需求,如私人订制服务中的服装、旅游路线、骑行、健身等都可以实现艺术性的个人订制,每一件商品、每一项服务都有一个文化的附加值。

    又一个工业遗存上的撑杆跳A9创意国际走向世界

    不仅如此,在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东区,A9创意国际广场、A9艺术酒店、A9VR体验馆、A9O2O环球辣妈体验购物中心、A9传统小吃街区、A9游客中心、A9街Street、太平洋A9国际影城,西部微电影展播中心、中国野生动物拍摄基地等新兴业态及孵化器林立崛起。

    6月5日,在A9创意国际广场6楼的办公区,工人们正在装修。进入大厅,往下看是五楼的国际美术馆,往左手方向与A9艺术酒店相通,在大厅LED屏前还设计了一棵长出玻璃天井的大树。

    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综合部经理李一诺说:“6楼是我们的开放平台,未来这个大屏及前面的小广场可为人们举行公开课、分享会、读书会、沙龙以及品牌发布、项目路演。”

    越过小广场是开放式办公区聚集区。位于中间的是一个椭圆形约20平米的封闭式办公地,环绕椭圆形办公区西侧是依次排开的单间独立式开放办公区,叫A9BOX。

    李一诺介绍,椭圆形办公区是临时封闭式办公场所,它是服务人们进行会晤、研讨和创意头脑风暴的地方。比如,记者也可以在这里与采访对象进行一场深入的采访。而旁边的A9BOX则是服务于个人和小微企业在这里办公。无论你是常驻还是出差到这里,一个A9BOX满足你办公所需的一切条件。李一诺一边说一边打开一间A9BOX说:“看!每个房间的后面都有一块立体玻璃窗直对五楼美术馆,让您工作之余可随时欣赏艺术之美。”

    穿过A9BOX与椭圆形办公区来到有台阶的大办公区,这里不仅可以推窗眺望城市远方的天空,还可沿着专属廊道走到窗外的休闲长廊上品尝绿茶、咖啡、啤酒乃至烤肉的美味。李一诺站在玻璃窗前望着远方的风景说:“未来,这里将是兰州最拉风的办公地。”

    李一诺告诉记者,A9创意国际广场不论是从体量、定位还是业态、服务上,都可以说是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的升级版。

    A9创意国际广场是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2014年“东扩”的成果。当时,该园区选择了与自己一墙之隔的甘肃光学仪器工业公司兰州照相机厂的一栋旧楼房,将其魔术般地变成了高大上的国际文创基地。

    在对A9创意国际进行艺术改造的过程中,张学智对改造团队表现出了严苛的要求,多次对改进方案进行修改调整,以至于许多工作人员受不了这种“折腾”而离职。可这一切都无法阻止张学智对A9视觉美感的执着追求。他与团队经常现场对设计工作进行调整,甚至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内容频繁修改。这种看似不合情理的做法却使得A9国际在构建的过程之中不断升级,最终让其独特魅力呈现市民面前。

    2016年12月,兰州A9创意国际建设完工。总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分为创意生活体验、文化主题休闲、创意创业孵化、精品文化展示和甘肃主题文化体验5个功能区域。内部设置创意园区基础服务平台、创新技术共享平台、互联交流平台、政策积聚平台、产业融合平台、人才创业孵化平台六大功能模块,定位打造一个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智力创业”为宗旨,以国际化文创园区发展理念为指导的创业示范园区。

    张学智介绍,为了提升园区功能,他们在原有厂房基础上投入巨资进行就地改造,既保留了工业旧址的建筑记忆、建筑文化、工业遗存,也展现了文化创意的非凡力量。据测算,这样改造比推倒重建要多近两倍的成本。

    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是甘肃省唯一一家以集聚创意产业、创新平台和创业孵化为主功能的综合性示范园区。目前,园区占地40.49亩,建筑面积达到60000余平米,可容纳入驻企业500家,就业岗位近3000个。截至2017年底,先后荣获甘肃省民营文化企业30强榜首、甘肃省100家骨干文化企业名录、2017年度中国文化创意总评榜10大领军园区等数十项大奖,2017年底获得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的十家园区之一。

    谈及为何将东区的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升级版命名为A9创意国际,张学智给出了这样的解读:A是英文字母的开始、第一,9在中国传统国学里是一个最大的阳数,我们我将其合在一块,寓意着在兰州打造面向国际的具有领先的、强大而长久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一个因文化情怀而做的决策,打造了一个国家级文创基地

    2017年9月12日,文化部对首批1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名单进行了公示,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名列其中。

    此时,距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的诞生已经过去了8年。当年老旧的工业厂房早已在现代艺术作品的点缀下焕发出独特的美感,咖啡厅、画廊、陶吧、艺术工坊在园区内百花齐放。回顾过往,园区当初放弃建造商品房,转而将老旧工业企业厂区改造成盈利前景未卜的文化产业孵化器。建园过程曾面对的尖锐质疑,困境中的焦虑,对初心的坚守,对未来机遇与挑战的把握,复杂的情愫激荡在张学智的心中。

    1967年出生的张学智,有着传奇的人生。

    他的祖籍是河北唐山,出生在山西,儿时随着父母来到甘肃靖远,20年前搬到深圳,大学毕业后当过老师,做过装饰、会展、房地产,之后又进军文化产业,如今正在创建西北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少年时期的他展现出了优秀的绘画天赋与对绘画特殊的喜爱。1983年,16岁的张学智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高考,立志报考艺术院校学习绘画。然而接下来的三次高考均以失败告终。直到1987年,他才正式步入大学,走出靖远,去实现他儿时关于艺术、人生的梦想。

    张学智说:“我考了四年大学。如果你考不上大学,你不奋斗,你将来就会很难,这不光是你的绘画理想难以实现,往更现实说,你不考大学,毕业就得去靖远煤矿下井,高考是唯一改变人生的道路。”“大学期间,老师给我们的教育是,你的思想要解放,那个环境让我们极具独立性,创造性。也就是从那时起,这个独立性、创造性成为作为学生的我、毕业后创业的我的鲜明特征”。自己从小经历、实证了一个品质:认准了一个事儿,要坚持,要有韧劲,要奋斗,要相信未来。万一成功了呢?

    经过毕业后多年艰辛的创业和积累,2009年,张学智在兰州油泵油嘴厂西北侧盖起了两栋商品楼。没成想,这一看似平常的地产项目,却成为一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诱因。

    回忆往昔,张学智说:“其实我最初的真实想法就是不想做这两栋楼的售楼中心,心想在楼前做一个创新型文化产业园多好。后来发现这条路其实很有意思,因为有了这个未成形的园区,房子居然特别好卖,一开盘就全部销售出去了。后来我就下决心把文化产业园区做大,从开楼盘转向开园区,开园后还能做各种展览,邀请志同道合的艺术家一起创造,岂不恰好就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2009年7月,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在原兰州油泵油嘴厂的废弃厂址上开园了,当时还举行了30年当代艺术展。一开始,便迎来大片质疑:工厂里怎么能搞创意文化?是不是以文化的噱头搞地产开发?……。”张学智说,“那时,我还是那句话,你不试怎么能成功?”

    在张学智看来,房地产是一个很“乏味”的行业:创造的价值十分有限,仅仅是“多卖几套房子”的问题,虽然利润十分可观,但不能称得上是可以长期为之奋斗的事业。想要在创造更多的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就必须另寻出路。这一次给予他灵感的,是根植于心底的“艺术梦”。他再次想到:“我首先是个艺术家,其次是企业家。”

    “文化是可以传承的!”张学智说,“今天,你让我买块地,我不会再盖房子,房地产是可以很快挣到大钱,但有钱不一定就快乐!做文化产业不会很快见到可观的效益,但我晚年会很幸福!经过人生的经验,我会成为文化的专家,能看到文化的附加值。你能耐得住寂寞做文化,未来就是稀缺,因为文化是无边界的,文化产业更是没有天花板的。”

    创新无止境文化无穷远

    张学智坦言,拿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的创建来讲,当年的地和房子都是租的,一年赔几十万的来做。当时一直分析将来怎么办?增量?这样下去,无非就成了收租子的物业。如果输出的是管理模式、创新模式,而不是物业,插下来的是轻资产。

    在张学智看来,创新是一件非常完美的事情。人是第一因素。拿VR这个服务业态说,要打造甘肃VR的NO.1,将其打造成一个孵化器、引爆点,就是要创新。怎么直指人心,怎么一打开就吸引着人?是创新。

    对于自己的创新理念,张学智将其归为宿命。

    一是,自己儿时生活在县城,你不拼搏就走不出去。你不创新不仅不能画出心中的美术,还难以画出人生的理想。

    说到这里,张学智深情地回忆起在西安美术学院的大学生活:“大学给我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思维方式的改变。那时崇尚的是思想解放,我们从来不做写生,不主张到外面临摹,从来都是创作。老师说,美院不是培养匠人的地方,而是培养大师的地方。在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上,我就是要培养甘肃文化行业的NO.1。”

    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的发展过程,一直在转型,平均两年一转,有的是结构,有的是微调,甚至为了这个调整,一定要及时、果断,而不能等两三年,时间长了会有视觉疲劳。

    面对市场,要让人家看到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是有层级的。同样生产1元的商品和服务,有的可以卖到1.5元,有的买到5元,有的卖到100元,这也是创新的结果。

    “然而,我们没有走短平快的路。如果园区拆了盖成房子,挣它几个亿,但现在这么多的孵化器可以培育多少个企业?可以挣他几十个亿!虽然我们没有几十个亿的现金,但我们的产业在不断的发展升值,而你现在是一个躺在沙滩上的老头儿,那有什么意思?”张学智说,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跻身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的十家园区之一,并不是因为有了这个园区,而是有了经营园区的创新性思维才引起了国家的重视。目前他们的创意文化产业正倾向新农村,为美丽乡村、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加油助力。下一步,他们还将按照国际标准、世界眼光打造园区,让园区真正担负起国家级园区的使命,比如基于艺术金融将建设中国顶级的艺术机构。

    “我认为我今天才做企业。之前的20年是做铺垫,后20年才是真正做好企业。未来能不能成为常青树?关键要靠创新,要靠文化。创新无止境,文化无边界。”张学智深有感触地说,年过半百,我总结了三句话作为我的写照:我因梦想而立志,我因创造而改变,我因诚信而富有。”

    2018年春天,张学智荣获2017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提名奖。同时,张学智再度回到母校,攻读西安美术学院艺术金融博士,未来他将向艺术金融进军,建立中国顶级的艺术机构是他的新理想,也是心底最深处的理想。

录入:李霞 责编:钟欣

将本文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 腾讯微博分享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校内网 转贴到开心网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相关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365亚洲备用链接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文章仅供参考。本站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