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亚洲备用链接 >> 城市发展 >> 城市文化 >> 内容阅读
十堰市城市文化特色的思考
作者:黎燕 来源:网络 添加日期:11年04月07日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她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不仅仅是提高城市知名度,也不仅仅是发展旅游,尽管这两种作用都很大,它终极的意义是显示一个城市的高度和精神的深度。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城市在提升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却忽略了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充满多元文化色彩的时代,忽略了作为多元文化现象汇聚点的城市文化。目前,有些城市已意识到城市文化的独特作用,正经历着由城市表层的物质建设向深层的文化特色开掘方向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文化特色的探索是没有统一答案的,因为每个城市都有其不能被代替的个性内容。作为十堰这个新兴城市的城市规划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去思考并完成这个思考题。

       一.城市文化特色的内涵及重要性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特色是什么?吴良镛先生指出:“特色是生活的反映,是历史的构成,是文化的积淀,是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典型事物的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城市文化特色则是一座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中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内容。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城市还来不及对自身已经固有的品质进行思索和认定,就很快进入一个飞速发展阶段,这样往往极易走入“重物质轻文化”的误区。在新城建设中表现为只重物质构成,缺乏文化构想;在旧城改造过程中,表现为漠视破坏文化,造成文化特色丧失。城市一旦失去其文化特色,不仅是历史的中断,也是精神载体的丧失。就城市个体而言,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特征,看不到自己的个性轮廓,必在彼此走向雷同而陷入迷茫,所谓“千城一面”就是其后果。就文化整体而言,各城市的文化不仅是自己一方水土独有的创造,也是对人类多元文化的一已贡献,因而,失去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文化,还是人类多元文化中的一元文化。

       独特的历史被独特的文化记载下来,每一个城市所独有的历史和文化都是其性格和精神的反映,是不能相互代替的。所以我们不会将纽约看作雅典,将太原看作苏州,将北京看作上海。城市的特色和魅力都在自己独特的文化中,城市文化不仅仅具有社会价值,还隐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不论是民族文化特色,还是宗教文化特色,还是传统文化特色,都从多个角度渗透在城市的社会和经济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挖掘和弘扬文化特色,就是经营文化,就是发展社会经济。城市文化特色对城市社会和经济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1、有利于提高城市知名度,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有利于本城市的产品的销售。如北京的历史文化、周庄的传统文化、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大连的足球文化等都是开展城市公关活动和对外交往的“名片”。

       2、立足于展示城市文化特色的各项活动,可促进本城经济发展更少地依赖于制造业,而更多地依赖于知识和文化,从而实现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3、有利于发展旅游产业。旅游涉及两种资源,一是自然山水,二是人文景观。人文也就是文化,一个城市独一无二的人文环境就是最有魅力的资源。不仅能吸引“表层旅游”,更重要的是能吸引“深度旅游”。当今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是“深度旅游”,也就是从表面的观光走向深层的了解,从各方面去感受不同地域所独有的迷人的文化底蕴。表层旅游看的是新鲜,浅尝辄止;深层旅游看的是文化,让旅客在立体斑烂的文化空间穿行,这种旅游具有永久魅力。比如对于酒,表面的观光无非是酒的生产、储藏、销售等,深层的内容还有酒的历史,酒的诗,酒的画以及酒和地域、民俗、气候的关系等等。酒的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具有认知和享用的价值,能吸引人们长期的关注。

       4、有利于增强城市居民的自豪感,提高市民素质。中外高品质的城市不仅在于以山水建筑的秀丽多姿去满足人们感官享受的需要,更在于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去启迪、熏陶人的精神世界,使市民对自己的城市充满自豪感,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同时,良好的文化氛围陶冶市民的情操,促使市民对自身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自发地弘扬本城的文化并维护本城的形象。这种教育是政治宣传和课堂教育无法相比的。

       二、对十堰城市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分析以及城市文化特色的挖掘和定位

       1、对十堰城市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分析

       十堰这个当年鄂西北偏僻的小山镇,除了不发达的农业之外,工业基础也十分薄弱。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各种因素的促进,这个小山镇中突然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大工业城市5万多名技术工人、干部和汽车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带来了当年国内机械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他们头项蓝天,脚踏荒山,住芦棚,点马灯,在极端艰苦的自然条件和物质条件下建起了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随着第一辆军用越野车和第一辆载重汽车先后下线,随着第一条汽车总装配线的建成,随着一队队崭新的“东风”牌汽车以“蛟龙”出郧山,一座崭新的汽车工业城市神话般地崛起在世人面前。

       “汽车”改写了十堰“布谷声中水满溪,南畴北垄把锄犁”的历史,记录了十堰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录了新中国一代汽车产业工人的酸甜苦辣,也记录了车城人民用“车”创造的辉煌和车城人的骄傲与自豪。不管今后十堰的向什么方向发展,这30年的历史是由“车”写下的,是十堰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早在1980年,随着二汽年产15万卡车生产能力的形成,地方工业高速发展形成了以汽车工业为主导的地方工业体系. 1987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工业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32.2%,工业职工数占城市就业人口的75.9%(其中汽车工业从业人数占就业人口的70%);汽车及期配套、配件行业的固定资产占全市工业投入总量的90%以上,汽车及其配套、配件行业的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0%。历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十堰的产品结构高度倾斜于汽车产业,汽车工业一直是十堰的支柱产业。尽管东风公司轿车、轻卡基地外迁,但现有 30多 亿的汽车工业存量资产无法外迁,10余万的汽车产业工人还要生存,。而且,从中国现有国情看,高技术发展的重点还是应该在发展传统工业上,短期内希望跳过工业化阶段而进入后工业化或知识经济时代是不现实的。不管东风公司向何处发展,要改变汽车工业在十堰近30年的支柱产业地位在短期内也是不现实的。

       2、十堰城市文化特色的定位。

       我们已经认识到城市文化的价值,就要加强城市文化研究。首要的任务是对自己的城市文化有深刻的认识,找出主文化。这里引入了一个“主文化”的概念。社会学家告诉我们,在一定阶段社会形态中,总有一定占统治地位或主导地位的文化,即主文化。寻找主文化也就是将十堰的文化特色进行定位。

       汽车,集高科技与美为一体,它的色泽、流线、造型、设计、品牌、广告等等都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它的出现和发展融和着现代人的感情,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即汽车文化。它是人类汽车工业发展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有这样一组群体,人们戏称其“追车族”。他们对汽车情有独钟,关注着车界的一举一动,他们是《人车志》、《汽车族》、《中国汽车画报》等10余种时尚杂志的忠实读者,即使这些杂志价位高于普通杂志。

       知道十堰的人都知道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30多年来,十堰人不仅创造了“东风”名牌汽车,赢来“车城”美名,而且培育了几代“东风”人,从中国汽车之父饶斌到中国汽车产业工人代表王涛,他们身上凝聚了新中国汽车从业人员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传统和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所有这一切构成了十堰丰厚的汽车文化,其物质文化层表现为车城汽车及配套产品、企业容貌以及企业环境,精神文化层表现为车城几十万汽车产业工人在山沟里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由他们塑造的企业形象和车城形象。这些是车城独具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实质,是巨额的无形资产。

       十堰的特色不是山城的自然风光,也不是新城并不独特的现代建筑(虽然这些都是十堰两个重要硬件组成),而是车城在30多年发展过程中所沉积的关于车的文化。单一的汽车产业结构对一个城市来说是一个弱点,同时也是一个特点。建市30年以来,十堰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是汽车,最大的精神财富是关于车的文化,车是十堰历史上最具色彩的篇章。这里是新中国现代工业文明的教科书,集中了国内驰名的汽车专家、汽车行业一流的设备,不仅生产了浸透着车城人奋斗精神的东风品牌车,还诞生了培养汽车后继人才的专业汽车学院和展示汽车文化的《东风汽车报》、《车城文化报》、《汽车导刊》《汽车之旅》等等汽车文化刊物,汽车的设计、制造、销售、运输以及车的诗、车的画、车的文章等待一切充斥着车城的工业、金融、政治、新闻、文化和社会几乎每一个角落。它所开掘的文化氛围真实地反映了车城的历史和文化。不管十堰的经济向什么方向发展,我们都应当尊重并真实地记录这一段历史。

       车城的创业者给我们留下了如此丰富的文化财富,我们无需象其他城市一样去挖掘那些对十堰来说虚无飘渺的东西,只需将反映车城过去30年及至今后若干年历史的汽车文化加以提炼,并有意识地进行营造,形成规模后展示于人。这样不仅可以带动十堰相关产业的发展,亦有利于东风公司以及车城形象塑造。

       三、营造十堰汽车文化特色的对策和意义

       十堰是新兴的现代化城市,有着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相对比较完善的城市功能,又有山城独特的自然风貌,一旦其本身具有的高品位的汽车文化内涵得到充分展示,定可形成独有的城市特色文化,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在物质利益和形象价值上达到双赢。因此,如何在现有汽车文化基础进行进一步的特色营造,是车城每个人应该思考并参与的课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1、加强文化意识和文化理念方面的教育,培养车城人的汽车文化情感,使市民特别是决策参与者充分认识汽车文化在十堰的主导地位及其在城市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促使全社会来重视城市文化特色问题,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来营造汽车文化,实现城市的健康发展。

       2、制定城市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车城未来的传统文化特色必须建立在今天汽车文化的营建之上,而今天的营建工作必须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延续性的工作。

       3、成立城市文化研究机构,尽快做出城市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研究汽车文化对于政府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需要,对于东风公司则是营造企业文化、树立东风品牌的必须,这是政企共建的重要课题。双方的决策者都应树立城市文化的产业观念,共同致力于汽车文化的开发,使持续的城市发展和企业文化需求成为十堰文化产业和企业发展的源泉。

       4、加强文化设施建设,营造城市文化氛围,开发旅游产业。汽车文化是一种深度旅游资源,而深度旅游是一种文化的引导性旅游,要求文化的引导者首先要具备文化。以十堰现有的文化设施和氛围还不足以吸引旅游,还需要我们在现有基础上做大量的工作:

       (1)建设一些以展示汽车文化内涵为目的的文化建筑,如汽车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等。这是车城发展的历史展现,是塑造车城形象的首选元素,是车城发展旅游业的必要硬件。这里强调一下兴建汽车博物馆的重要性。博物馆是一个地方文化的浓缩、精神形象的显影屏幕,它给人的启示无边无际,其文化价值无法用数字来衡量,这是文化社会的旅游者每到一处必参观当地博物馆的原因。十堰现有汽车文化特色优势,完全有能力创建一座汽车博物馆。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现有藏书27万册,东风公司科技图书馆具有藏书  万册,完全有能力组建一所汽车专业图书馆。有了汽车博物馆、汽车专业图书馆等设施,我们可以逐步吸引全国大型汽车展览,进而发展会展经济。

       (2)将汽车文化融入城市设计,营造车城汽车文化氛围。近些年,关于建筑风格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人员,他们在仿古与仿欧的潮流中彷徨,这里面有各种因素的作用,但根本原因在于未摸准城市文化的脉络。十堰是个现代化城市,在城区,祖上未给我们留下有价值的古建筑,也没有颇具特色的民居,只有1969年以后修建的工业厂房和旧城改造后大片的代表着现代文明的现代建筑。所以我们无需刻意去制作仿古、仿清的假古董,也无需去仿造用欧式柱窗堆砌的所谓欧式建筑,而只需将现代建筑赋予现有的文化内涵即可。这里提一个大胆的设想:既是汽车城,何不尝试一下将汽车文化提炼成建筑元素符号去点缀我们的建筑或用抽象汽车图案去设计环境小品,如房车造型的电话亭、报刊亭,垃圾车模型的垃圾箱;还可以用汽车零件的抽象图案或实物作街头雕塑的材料,如东风轮胎厂的“轮胎与天使”雕塑、东风公司钢板弹簧厂放大的实物“钢板弹簧”雕塑;还可以在施工围墙上绘制儿童汽车彩画……用这样画龙点睛的的手法去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使外地游客来到十堰如同置身一个“巨型汽车博物馆”之中,流下深刻的印象。

       (3)收集各个时期汽车文化展品,如东风公司实物车型、模型、汽车书籍、图片、声像等资料。文化不仅是站在现在看未来或是站在现在看过去,更重要的是站在明天看现在。不知道1969年下线的第一辆2.5吨军用越野车、第一辆载重汽车是否还保留存在,就其物质财富来说,它们只是一堆废铁,而就其文化财富来说它们是无价之宝,在它们身上记录了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成功,倾注了车城人民的创业史,类似的物品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收集并保存。对于新兴的城市我们今天丢失的东西,也许就是后代的历史和文化,如果不注重保护,将来需要后代挥动着“洛阳铲”到处去寻找时,他们会叹息我们这一代人缺乏文化远见和历史远见的。

       (4)建设汽车文化公园,开辟汽车工业名人雕塑园、汽车野营基地、汽车之友酒吧等,为汽车文化交流提供活动场地,并结合汽车学院教学设施举办大学生汽车夏令营,使年轻一代在车城文化氛围中感受汽车文化的科技知识和美学知识。

       (5)利用东风载重车基地的优势,致力于特种车开发并形成规模生产。著名城市规划专家陈秉钊教授曾形象的说过:“卡车是中学生,轿车是大学生,特种车是研究生。” 旅游是朝阳产业, 旅游房车亦将是国内汽车产业的热点。开发旅游房车,开创房车旅游的基地。

       (6)以现有白浪汽配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技术中心实验室以及东风公司各专业厂参观走廊等资源为基础,改造四方山风景区或牛头山风景区作为汽车文化公园(野营基地),兴建汽车博物馆,形成十堰汽车文化观光走廊。使游人在这个走廊中充分体会车城的汽车文化氛围和东风公司的企业文化氛围,了解汽车工业的现代化生产和先进的技术,留下对车城终身难忘的印象。

       (7)提高现有汽车学术刊物水平,扩大发行量。利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技术中心的汽车科技力量,举办有影响的汽车科技学术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并在车城集中形成国内研究汽车科技的群体。

       (8)利用车城汽车文化高科技含量和现有机械设备开发玩具汽车、模型汽车和汽车纪念品,这样一方面增加汽车文化内容,一方面为汽车产业寻找新的增长点。

       (9)成立汽车特色俱乐部,形成特色旅游。如针对越野车的特点,组织开展汽车越野训练,讲授越野驾驶、自救技能、野外生存技能,定期开办竞技越野活动。

       (10)不定期开展汽车绘画大赛、汽车摄影比赛等弘扬汽车文化的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汽车文化节(可和武当山文化节同时开),在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活动中获取丰厚的收益,借文化之名,兴经济之实。

       通过以上种种措施,对汽车文化进行多方面的开掘、多角度地展示和多层次的弘扬,增加汽车文化在车城的底蕴,使车城成为众多爱车人的“朝圣之地”。 “到武当山去看老的、到车城去看新的”,利用两种不同文化组合形成特色旅游,依托武当山传统的道教文化带动城区的汽车文化,共同走出十堰,走出西部。通过弘扬汽车文化,发展汽车产业,发展旅游业,使十堰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城”和“旅游城”,促十堰二次腾飞,再铸车城辉煌。

 参考文献:

 1、万艳华:《楚文化与武汉城市形象塑造》武汉城建学院学报 2000.1

 2、冯骥才:《手下留情?现代都市文化的忧患》学林出版社

3、孙年益:《世界汽车浪潮》经济管理出版社

4、十堰地方志

 

录入:胡雁霞 责编:钟欣

将本文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 腾讯微博分享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校内网 转贴到开心网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相关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365亚洲备用链接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文章仅供参考。本站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