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亚洲备用链接 >> 城市发展 >> 城市资讯 >> 内容阅读
成都:建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公园城市
作者: 来源:四川日报 添加日期:18年06月13日

    面向新时代,成都确立了“三步走”战略目标——到2020年,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到2035年,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全面建成泛欧泛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在6月2日召开的成都市对外开放大会上,成都更明确提出:将全面对标世界先进城市,蹄疾步稳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公园城市。

    建设国际化公园城市,成都当前还存在哪些需要突破的地方?下一步又将如何走向深入?

    A

    现场

    社区品牌活动人气高

    6月6日19时,成都郫都区郫筒街道双柏社区公共空间“创智E站”内热闹非凡,一群在该社区居住的韩国人围坐一堂,共同体验了一场生动的应用汉语培训课。

    “首期活动收到很好效果,接下来每周三晚上还要继续。”双柏社区主任熊珊介绍,“对外应用汉语培训项目”不仅向在社区居住的外国居民教授简单的中文,还向外籍人士介绍郫都区的古蜀文化和发展变化。

    实际上,在双柏社区,还有一个名为“詹叔”的社区品牌活动——2017年开始,双柏社区居住的美国人詹姆斯主动和社区联系,承担了社区微信公众号上“每日一句”英语的整理录制和线下英语沙龙的组织授课,成了社区的英语志愿者老师,“社区给了我很多帮助,所以我想要为社区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街道已经有近200名外籍人士居住,接下来,随着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的建设,在高新西区工作的外籍人士也将会越来越多地选择距离工作地较近的郫都区居住。”郫筒街道办主任助理白云表示,街道还在辖区内进行中英韩等多种语言的导示牌建设,并将和电子科大留学生事务中心签约,让郫筒街道成为该校1000多名留学生的课外实训基地。

    B

    分析

    “硬件”“软件”都需跟上

    为了让国际化公园城市这一目标有更清晰的路径和可预见的愿景,成都对外开放大会提出了实现的四个重点着力方向:提升开放能力、培育开放文化、建设国际化社区、塑造国际标识。

    对标这些方向梳理成都现状,成都市相关负责人表示,硬件和软件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短板。

    以国际化社区建设为例,成都市委社治委目前已经梳理出广州、上海、北京、深圳以及巴黎、纽约等地的做法。“与这些地区相比较,成都市国际化社区建设还存在社区环境、专业化服务、教育医疗等相对滞后的现实。”成都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过,要补上这些短板,成都也有基础。

    在社区环境方面,2014年投用的成都首个国际化社区、位于锦江区的仁恒滨河湾一期,就吸引了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人士入住。锦江区委书记陈历章表示,“下一步锦江将在语言导视系统、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配套环境上发力。”

    在国际标识方面,成都已经拥有“美食之都”、熊猫文化等方面的积淀。早在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授予成都“世界美食之都”的称号,成都也是亚洲首个获此称号的城市。

    C

    谋划

    5年内建45个国际化社区群落

    6月6日,成都市规划局发布《成都市100个公园概念设计方案全球征集公告》,聚焦高标准规划、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面向全球范围内公开征集公园概念设计方案。

    这折射成都建设国际化公园城市更开放的姿态和视野。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成都市对外开放大会上,成都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将对标世界先进城市,以“三城三都”为载体塑造别样精彩的成都标识,包括“世界文创名城”“世界旅游名城”“世界赛事名城”“国际美食之都”“国际会展之都”等一揽子实施计划。

    在国际化社区建设方面,成都将在5年内分类建成45个左右的产业服务型、文化教育型、商旅生态型、居住生活型国际化社区群落,全面打造国际化生活城市。“我们计划在近期出台国际化社区建设标准体系,从空间、规划、服务、文化等方面详细罗列出相关建设指标,让建设工作‘有章可循’,带动周边地区对标发展。”成都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成都将在产业园区、企业办公集中区域打造产业服务型国际化社区,在桐梓林、神仙树等已自发形成的外籍人士居住生活区域打造居住生活型国际化社区,在中心城区的核心商业圈打造商旅生态型国际化社区,在人口流动量大、业态丰富的区域打造混合型国际化社区,年内将在全市确定试点社区,在有条件的地方打造3至4个国际化示范社区。

    专家说

    以社区为突破口 既要“国际范”也要“本土味”

    □成都市社科院庄明

    社区,作为建设国际化公园城市的重要载体,是展现国际化公园城市风貌的前沿窗口,能让人更加直观地体会到国际化公园城市带来的幸福感。在国际化社区建设的推进过程中,需注意要处理好本土化和国际化二者之间的关系。

    国际化社区的核心是以包容开放的国际化视野,让社区居民真正体会到国际化氛围,让具有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人能够和谐共处。从广义上理解,应以人为核心,多维度地推动国际化社区的综合发展。也就是说,城市的国际化需要融入国际化元素,国际化社区成员的多元化决定了其价值需求的多元化,这就需要积极开展各类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增强社会文化开放性,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让包容开放的理念落地到社区“安家”。

    但同时,社区作为与城市居民生活各方面息息相关的地方,也是展现本土特色的窗口。国际化社区的打造要坚持植根本土、个性发展,例如融入天府文化元素,展现全球最长的绿道慢行系统天府绿道,突显舒适宜居的成都生活气息等,真正让国际化公园城市能够吸引到更多国内外人士的参与和融入。而随之需配套的是,构建居民交流、共商机制,打破隔阂,加速文化融合,让大家发扬自己传统文化的同时,去学习、借鉴其他文化。

    本报记者吴亚飞张明海整理

录入:李霞 责编:钟欣

将本文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 腾讯微博分享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校内网 转贴到开心网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相关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365亚洲备用链接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文章仅供参考。本站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