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亚洲备用链接 >> 城市品牌 >> 城市案例 >> 内容阅读
城市转型新样本:煤都淮南改挖大数据金矿
作者:谷伟 来源:现代快报 添加日期:18年05月07日

    煤炭、豆腐、牛肉汤,是安徽省淮南市闻名于外的“三宝”。作为全国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淮南地区煤电产业占了生产总值的约七成。不过,近日记者随全国数十家媒体组成的采访团走访淮南发现,随着煤化工、新能源、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这座传统的能源工业之城已经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转型升级之路。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谷伟

    升级

    煤炭的价值

    不止于发电

    淮南始于煤、兴于煤,又忧于煤。作为国家能源基地,煤电产业在淮南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不过,煤炭的价值不止于发电,随着新型煤化工技术的运用,淮南的煤炭产业得到进一步升级。

    在淮河之畔的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7座大型煤粉气化装置“东方炉”已经拔地而起,总投资300亿元的中安联合煤化一体化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施华彪介绍,一期17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配套400万吨/年的朱集西煤矿,总投资约267亿元,将于明年6月建成投产。

    煤炭发电可增值1.5倍,煤制甲醇可增值2倍至3倍,烯烃等化工产品则可增值6倍至8倍!延伸煤、超越煤,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成为淮南转型的突破口。中安联合项目建成后,将有力促进安徽省、淮南市的经济转型发展,也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上为其他资源型城市作出示范。

    除了中安联合,由皖能集团与国投新集共同兴建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是国家“十二五”煤化工示范项目之一,也是淮南煤化工基地重要组成部分,总投资200亿元,一期年产22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产值过百亿。

    转型

    深耕大数据,新产业带来新动力

    作为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过分依赖煤炭和电力,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淮南主动由大能源向大数据转变。2011年,淮南市提出“云海战略”,将云计算纳入城市发展战略。2012年,开工建设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成为全国首批布局的四大中心之一。该中心一期投资6亿元,已建6600个机架,形成1700G出口带宽能力,去年投入运营以来,已入驻腾讯、阿里巴巴等17家企业。

    2013年,9亿元;2015年,35.6亿元!淮南市的大数据产业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99.7%。近年来,淮南市相继建成7.1万平方米的江淮云和9.6万平方米的智慧谷、安徽视频云运营基地等平台。继中移动数据中心项目之后,经省政府批准,淮南筹建安徽大数据交易中心,总投资1.2亿元。交易平台已于2016年4月上线测试,推动数据资源化、资源资产化、资产可交易,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性平台。

    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水力资源,独特的电力保障,优良的发展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了众多IT企业的目光。淮南市先后与国家信息中心、贵阳市政府、科大讯飞、中兴通讯、达实智能、中关村数海数据资产评估中心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大数据项目。

    目前,淮南市在建大数据产业项目40个、总投资115亿元。产业基地集聚企业超过460家,实现产值26亿元,预计今年底将达40亿元以上。

    探索

    光伏新能源成采煤沉陷区治理良方

    长期采煤形成的沉陷区如何治理,是不少矿区面临的生态难题。在这方面,淮南的水上光伏发电项目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在淮南市北部的潘集区,记者看到,一排排太阳能面板连成一片,漂浮在开阔的水面上,这是三峡新能源公司在淮南的150MW水面漂浮光伏项目。据介绍,该项目面积达5000亩,是全球最大的水面漂浮光伏电站。三峡新能源淮南光伏项目负责人李大伟表示,项目已于去年7月并网发电,全部投入使用后年发电量可达1.5亿度,可供90多万户家庭使用。

    利用采煤沉陷区建设水面光伏基地,不但利用了丰富的水面资源,变废为宝,更可以变劣势为优势,为附近的煤化工园区、淮南大数据中心等耗电大户解决电力问题,还能带动相关产业链延伸,并且为当地扶贫注入新的动力。

    此外,据李大伟介绍,公司后面还将尝试“渔光互补”,利用光伏面板以外的闲置水面进行养殖,并建设水质监测观测站,为提高沉陷区的综合治理效益进一步积极探索。

录入:李霞 责编:钟欣

将本文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 腾讯微博分享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校内网 转贴到开心网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相关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365亚洲备用链接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文章仅供参考。本站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