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亚洲备用链接 >> 城市发展 >> 城市创新 >> 内容阅读
“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为甬划定产业竞争路线图
作者: 来源:浙江日报 添加日期:18年05月17日

    15日,浙江日报刊发文章,解读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的产生和实现路径。以下是全文: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浙江“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

    对制造业大市宁波而言,面临“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寻求新的增长动力、谋划产业升级的新路径已是一道必答题。靠什么创造新的发展红利、发挥新的竞争优势、激发城市创新活力?

    宁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提升科技创新实力。

    初夏时节,宁波“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正式启动实施。未来5年,宁波将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器件/先进半导体芯片及应用软件、先进材料、高性能电机与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和关键基础零部件、种子种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实施产业集成攻关项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以及前沿探索技术项目三大类项目,并按需建设专业性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预计投入研发总资金超百亿元,誓要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

    宁波创新资源相对匮乏,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严重制约,组织实施‘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就是要在战略层面抢占新一轮科技创新制高点、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引领支撑宁波高质量发展,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布局。

    蓝图已经绘就。四明大地上,一场“对标先进、攀高进位,让创新能力有一个脱胎换骨变化”的科技“大进军”就此擂响战鼓。

    从1.0到2.0再到3.0

    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招

    民营经济活跃、人文底蕴深厚的宁波,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前列。依托政策机遇、港口优势和民营经济活力,宁波在国内较早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现代制造业体系,成功跻身制造业大市行列。

    从双鹿研发的“黑灯智造”电池生产线正式投用,到均胜电子跻身汽车产业智能化全球一流供应商;从舜宇光电双摄像模组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到敏实制造的先进汽车摄像头顺利下线;从东方电缆打破220V深海光电复合海缆国外技术垄断,到江丰电子超高纯溅射靶材填补国内空白……宁波制造频频让世界“瞩目”。超级储能电车在这里开跑,超高纯钛在这里出炉,这里还有石墨烯生产线、全球知名的注塑机研发和生产企业……

    然而,伴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风起云涌和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步调转换,宁波制造业发展正面临宏观环境复杂、产业竞争加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重重挑战。隐却鲜亮个例,创新实力不强,创新水平不高、创新发展不平衡,成为制约宁波发展的一大短板。

    作为衡量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宁波R&D支出占GDP比重仅为2.4%,而厦门、武汉、杭州、合肥、南京等城市均已超过3%,深圳超过4%,西安则是5%。从产业饼图看,宁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6.7%,与苏州的50.8%差距甚大。从产业能级看,宁波制造业大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产业链不长、智能化程度偏低。

    从另一个维度观察,宁波科创氛围之浓、宁波企业对创新成果之渴求,却又是显而易见的。

    2017年,宁波市专利申请、授权量分别达62104件、36993件,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分别达18497件、5382件,超过七成来自于企业。全市有R&D活动的规上企业比重达到47.8%,约90%的全社会R&D经费支出源自企业,80%以上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由企业为主承担,80%以上的新引进人才流向企业。截至2017年底,全市创新型企业突破1万家,达10548家,总量居全省前列。去年5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40项成果获省科技奖励,获奖总数较上年增加超三成……

    创新实力不强,与扎实的产业基础、活跃的民营经济、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一起,共同构成宁波的城市底色。与此同时,宁波区域经济发展已开始从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科技创新也已经从1.0跟踪模仿阶段、2.0产品应用端集成创新阶段,逐步向3.0关键核心原创+并跑领跑阶段迈进。对宁波而言,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就是要在这样的背景板上书写。

    顶层设计已经搭建好。《宁波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明确以建设“全国一流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为目标愿景,“到2020年,全市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发展,率先迈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前列。”

    2017年底,“抢机遇、抢人才、抢项目”的“三抢”动员响彻三江六岸。“宁波必须要有强烈的争先意识,敢闯天下路、敢为天下先、敢争天下强。”“用国际视野、全球眼光捕捉机遇,因势而谋,因势而为,深入谋划一批重大战略、重大改革、重大平台、重大产业。”宁波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没有高强度的创新方面投入,就不可能成为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型企业!”2018新春时节,宁波“六争攻坚”推进大会明确将“科技争投”列为“六争攻坚、三年攀高”专项行动之一,《推进“科技争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要求市级财政统筹安排150亿元科技创新资金,以总计千亿投入,围绕“两迈进”“八倍增”目标,重点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六大创新任务落实。

    “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由此成为宁波城市创新发展实现跨越式迈进的关键之招。“充分发挥制度优势,集聚力量、协同攻关,以重大专项的实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重大标志性成果、填补战略空白,形成支撑高端引领的先发优势,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宁波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如是说。

    宁波市科技局局长励永惠接受采访

    既讲“普通话”又讲“宁波话”

    重塑产业创新竞争优势的战略路线图

    思路有了,方向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去年盛夏,一场重大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启动会在宁波举行,先进碳材料、高档数控机床及工业机器人、智能芯片及基础软件等13个重大专项被梳理出来。此后经过反复研讨、论证,这个数字最终被确定为10个,首批发布8个,分别为新能源汽车,智能器件/先进半导体芯片及应用软件,先进材料,高性能电机与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以及关键基础零部件。

    为什么是这8个?“首先,这些领域有市场潜力,其次,是宁波有基础,也有能力去做。”宁波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梳理出这8个专项100多个细分小项目,他们组织专家广泛调研、走访,进高校、进企业,做了大量工作。

    宁波“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聚焦的领域,既符合国家科技发展需求,也充分考虑宁波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先进材料专项中的先进碳材料专题、智能器件/先进半导体芯片与应用软件专项中的第三代半导体专题,都是既讲“普通话”又讲“宁波话”的前瞻性项目。

    “宁波生物医药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很好。我们当然要注重产业创新,但与此同时,布局一些国际前沿的项目也十分必要。前期方案中有差不多20%是关注远期的技术。”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专项实施方案编制负责人之一、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付俊研究员透露。

    聚焦宁波产业、科技基础,重大专项将在有能力走在全球创新前列甚至领跑世界的领域,开展创新研究工作。比如,新能源汽车、高性能电机与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与高端装备等专项,以及先进材料专项中的新型磁性材料与器件、高性能金属材料、高端精细化工等专题。

    “从科研到产业,哪个环节都不能偏废,都需要全盘考量,这也是这个重大专项的一个突出特点。一开始征集200多个项目,最终从中挑选出来20几个,我们的原则就是尽可能贴近企业本身研发方向和宁波产业发展的现状。”新能源汽车专项实施方案编制负责人之一,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正高级工程师田爽告诉笔者。

    坚持应用导向,“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聚焦企业共性技术需求、特色优势形成,开展全链条统筹布局,一体化设计。前沿技术项目与集成攻关、技术攻关类项目同步进行,集成攻关项目与重大平台建设同步进行,已部署集成攻关项目与新任务有机衔接,新任务与全市重大产业建设项目有机结合。

    重大专项一个重要使命是为宁波本土制造业赋能,因此,专家组在编写实施方案的时候,特别鼓励上下游合作。“调研的时候感受很深,比方说宁波有一家企业是做诊断试剂的,但是它只给母公司配套,我们就想,你能不能给本土关联企业做一些材料?”付俊介绍。

    “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还将以满足重大专项技术研发需要、市场公共服务需求为导向,以集聚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构建产业创新生态、提升创新能力为目的,重点建设智能软件及器件微纳加工/检测创新平台、新能源汽车共享通用仿真平台、永磁电机性能测试平台等载体。

    在田爽的脑海中,一系列与新能源汽车有关的公共技术平台已有轮廓。“整车平台、动力电池平台、电控平台、电机平台、轻量化平台,这些平台的存在,将显著提高宁波乃至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总体的设计、制造能力。”

    “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通过‘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实施,掌握200个核心技术,推出100个战略产品,形成若干个特色技术链条,催生第三代半导体等多个千亿级产业,带动形成绿色石化等多个百亿级产业,全面提升优化企业、人才、平台等创新资源配置水平。”宁波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系统工程”培育创新生态

    向国家一流创新型城市迈进

    从重大专项入手,串起从原始创新到产业化再到商业化的完整链条,同时打通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等诸多工作环节。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宁波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更将加快形成资源配置更加高效、要素流动更加有序的城市创新生态。

    实施重大专项还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宁波要改变科技资源碎片化、条块化分割的现状,把科技创新资源集中起来投向重点任务,推动实现从研发管理到创新治理转变,为科技创新提供一流的制度环境。”宁波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以“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实施为引领,当前,港城宁波正依托一系列科技领域改革创新关键举措,大踏步行走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宏伟征途上,书写一个制造业大市高质量发展的新传奇。

    不断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机制,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创新。宁波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中央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精神,拓展科技经费列支范围,允许列支中试、产业化试制样机、产品以及设备、设施。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上,明确70%以上的财政科技资金用于支持企业项目,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申报项目。在完善创新载体建设上,推动科研机构积极探索建立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和评价激励机制。

    瞄准科创资源薄弱这个城市短板,宁波巧借外力引进共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宁波分院等一大批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宁波还积极探索“企业主导、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新型研究院所建设体制,鼓励区县(市)结合本地主导产业布局“一区一特”产业研发平台建设。

    以国家级示范区获批为契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宁波模式”加快形成。宁波先后建成运行宁波科技大市场、摩米科技交易中心,推进技术评估、市场定价和撮合交易机制创新。通过承办中国创新挑战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行业总决赛等国家级赛事活动,全市创新资源配置不断优化。2017年,全市技术市场交易额首次突破百亿元。

    建设创新平台、做强科技金融、打造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高地……未来3年,宁波将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核心,实施“大平台、大项目、大产业、大团队、大投入、大协同”六大创新行动,全面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推进科技与经济融通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到2020年,率先迈进引领型国家创新城市行列,区域创新能力迈进全国第一方阵。”

录入:李霞 责编:钟欣

将本文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 腾讯微博分享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校内网 转贴到开心网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相关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365亚洲备用链接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文章仅供参考。本站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