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亚洲备用链接 >> 城市发展 >> 城市创新 >> 内容阅读
创新驱动 引领发展 沈阳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
作者:封葑/文  张文魁/摄 来源:沈阳日报 添加日期:18年07月09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围绕科技创新的这一战略定位,沈阳将按照发展为要、改革为擎、人才为先、协同为基、项目为王的基本原则,勾画全市科技创新发展的清晰主线。

    沈阳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将深入落实国家对东北振兴提出的“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要求,充分发挥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和沈阳经济区龙头城市的作用,依托沈阳丰富的科教资源、雄厚的产业基础、良好的区位优势,加速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东北地区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支撑辽宁“五大区域战略”实施、东北地区“一带五基地”建设和新一轮振兴发展。

    6月29日,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沈阳市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规划(2018—2030年)》(简称《规划》),致力于使沈阳成为东北科学技术策源地、新兴产业增长极、创新人才集聚区、开放合作枢纽地和改革创新示范区,最终成为东北亚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邀请《规划》编制者、业内专家为读者进行详细解读。

    《规划》起草依据

    为落实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的沈阳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创新“第一动力”作用,全面强化创新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力助推沈阳全面振兴,沈阳市科技局会同中科院沈阳分院、邀请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院组成编制小组,启动了《规划》起草工作。

    起草过程中,编制小组重点把握了以下原则:一是坚持“第一动力”战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以中央和省市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五基地建设”“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四个中心建设”等决策部署为目标,切实把沈阳科技创新的任务明确好。二是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学习了北京、上海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合肥、成都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经验,同时借鉴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等做法,进一步提升创新发展的视野和眼界,增强谋划工作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三是充分体现沈阳特点。结合沈阳科技资源禀赋、优势特点,紧扣全市“四个中心”建设需求,突出“先进材料+智能制造”特色,体现各类创新资源的协同融合,强调工作任务的具体化、项目化,形成沈阳科技创新工作的格局和框架。

    四部分内容

    《规划》分析了沈阳市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面临的形势,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并提出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简要分析了沈阳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机遇、发展基础和面临的挑战,做出沈阳建设东北亚科创中心正处于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和窗口期的综合判断。

    第二部分,总体要求。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根据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战略,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使沈阳成为东北科学技术策源地、新兴产业增长极、创新人才集聚区、改革示范引领区,最终成为东北亚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并提出了2020年、2025年、2030年、2035年以及2050年发展目标。在发展指标体系方面,对照北京科创中心建设,共设规划指标13个、创新指数指标46个。

    第三部分,重点任务。按照科创中心核心功能,设计了“三中心”“两高地”“一体系”“一生态”共7个方面的建设内容,明确了29项重点任务。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在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资金保障、完善监督评估机制、培育创新文化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创新精神推动科创中心建设

    沈阳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规划突出五大特点

    沈阳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是适应国内外科技创新的新趋势的有益探索;沈阳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沈阳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是推动东北新一轮振兴发展的有效途径……

    “沈阳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适应科技创新规律和趋势,提出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的奋斗目标,这是充分发挥创新第一动力作用,加强高质量科技供给,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将有力助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沈阳市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规划(2018—2030年)》突出了五个特点。

    一是强化科学研究。沈阳将以筹建浑南国家实验室为载体,积极争取工业互联网网络与边缘计算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围绕先进材料、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领域,重点部署一批交叉前沿研究项目。在支持沈阳现有科技力量专注基础研究、着力原始创新的同时,积极吸引中科院等增量科技资源,提升基础研究的能力和溢出效益。

    二是突出“先进材料+智能制造”特色。依托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中科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机器人学院等十几个先进材料、智能制造领域的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不断增强技术供给、成果转化、产业培育能力,形成沈阳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的鲜明特色。

    三是形成协同发展的创新体系。沈阳将进一步加强中央、省与市联动,军用与民用融合,推动各类创新主体交流合作、各种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四是体现开放合作促发展。以沈阳市为纽带,联结沈阳经济区、东北三省,构筑东北地区创新发展共同体;通过京沈、辽苏对口合作平台,融入全国创新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创新发展,不断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主动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五是聚焦改革为动力。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科技领域始终走在改革的前列。沈阳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也将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和政策的突破来清除“藩篱”、打破“围墙”,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通道,不断激发创新活力。

    “三步走”方针

    按照“三步走”方针,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使沈阳成为东北科学技术策源地、新兴产业增长极、创新人才集聚区、开放合作枢纽地和改革创新示范区,最终成为东北亚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第一步2020年

    ■形成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协同创新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全社会R&D投入比重、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核心创新指标进入副省级城市第一梯队,为东北地区“一带五基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成为东北科技创新中心。

    到2025年,科技创新动力、活力和能力明显增强,先进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基础研究、产业创新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东北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进一步强化、枢纽作用进一步突出。

    第二步2030年

    ■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拥有3-5个世界级科研机构、3-4所与沈阳创新发展高度融合的“双一流”大学,形成2-3个世界级创新型企业或创新型产业集群,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成为立足东北、辐射全国、影响东北亚的科技创新中心。

    到2035年,发展方式实现根本转换,走出具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在先进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科技合作与竞争,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战略支撑作用显著,建成东北亚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步2050年

    ■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和特色更加突出,在服务国家创新战略中发挥重要枢纽作用,知识创造、产业创新、经济贡献能力和影响力居于全国领先,成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尖点。

    七方面29项重点任务

    《规划》提出七方面建设任务:概括为“三中心”“两高地”“一体系”“一生态”,即:3211,明确了共计29项重点任务。

    三中心

    ■强化原始创新,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安排了建设浑南国家实验室、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交叉前沿研究领域、增强高校和科研院所实力、引进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等5项任务。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安排了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行动,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建设,布局具有竞争力的未来产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6项任务。

    ■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建设高品质公共服务创新中心。安排了夯实科技创新的社会基础、强化对重点民生的科技支撑、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3项任务。

    两高地

    ■推进创新合作,构筑东北亚开放创新高地。安排了全面推进国际创新合作、积极融入全国创新发展战略、引领东北地区创新发展等3项任务。

    ■引进培养高端人才,打造东北亚创新人才高地。安排了加快优才英才集聚、完善人才梯度培养机制、健全人才激励制度等3项任务。

    一体系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安排了推进各地区协同创新发展、加强创新资源间的协同聚力、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等4项任务。

    一生态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设计了改革科技创新的政府治理模式、积极推进政策创新、改革科技资源配置机制、改革形成产学研融新机制、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态环境等5项任务。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封葑/文张文魁/摄

    本版图表马凌

录入:李霞 责编:钟欣

将本文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 腾讯微博分享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校内网 转贴到开心网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相关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365亚洲备用链接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文章仅供参考。本站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