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这是芜湖独特的区位优势。
芜湖城市景观
改革开放之初,芜湖诞生了全国个体私营经济第一张名片“傻子瓜子”,突破用工限制,如今芜湖的电商品牌“三只松鼠”,仅仅只用了5年时间把零食坚果一年卖出几十亿元,快速推动经济发展。
7月4日,当记者跟随长三角新媒体联合报道组走进芜湖,走进改革探索的源头时,芜湖这座正在迈向现代化的工业城市,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快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
无人驾驶清扫车 工作人员讲解自动行走的行李箱 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加快了芜湖新兴产业创新步伐。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酷哇机器人90后团队,将公司产业化的基地,放在了芜湖。
“我们是2016年从上海总部转移至芜湖。在营商环境上,通过这些年的行政简政放权、‘最多跑一次’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在很多方面,芜湖政府的行政和服务效率已经可以和上海看齐。”采访中,芜湖酷哇机器人常务副厂长何赛介绍说,“公司外的事找政府,我们只要专注于低速动态场景下无人驾驶技术以及在垂直行业场景的研究应用即可。”
何赛展示了公司正在研发的主打产品“移动行李箱”,“对于经常出差的人来说,沉重的行李箱常常成为出行的负担,而我们的产品则可以通过内置的传感器来检测用户的位置并自动跟随,最高时速达11公里/小时。遇到障碍时,可以通过传感器的感知,提前自动规避障碍。”
轻松,便民,提高生活舒适度。在何赛看来,这样的消费类产品很有市场。“公司不仅有能自动行走的行李箱,我们还将无人驾驶应用到了公共卫生领域,研发无人驾驶的自动清扫车。只要事先规划好前行路线,清扫车便会按照既定路线自动清扫路面。这也是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首次应用于城市环卫当中。”
“前店后厂,前端研发,后端产业化。”对于科教资源不如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的芜湖来说,选择了一条更加务实的产业融合之路。搭好平台,做好服务,以行政效率提升,提高营商环境的吸引力。
在芜湖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哨兵看来,长三角产业和人才的溢出效应,也必然给芜湖带来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利用人才,是提升城市影响力、促进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
产业创新的最核心要素是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芜湖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少华说:“近年来,芜湖积极做好载体工作,吸引项目入驻;搭建专项资金来扶持平台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来创业,最高可奖励二千万;对专利和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江苏和上海的科研院校多,芜湖现有十所院校,所能培养的人才结构比一线城市偏低。
据了解,芜湖坚持“人才优先”主战略,面向全球广泛招引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加快集聚和培养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倾力打造人才高地。引得进人才,留得住人才,吸引更多的人才来芜湖安家落户。
从传统的“三大产业”为主,转变为现在的“四大产业”——即以奇瑞为代表的汽车业、以海螺集团为代表的材料业、以美的电器为主的电子电器业、电线电缆业,重点培育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及产业互联网等十大战略新兴,是芜湖成为安徽省内仅次于合肥市的第二大经济体。
记者团走进芜湖苏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芜湖苏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团队
芜湖苏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在芜湖,一家来自江苏的企业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公司取名为苏立,寓意成立于江苏。”安徽苏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肖中孝说,2009年,伴随着芜湖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苏立从江苏扬中迁来安徽芜湖建厂投产。
选择芜湖的理由,总经理肖中孝说,当然首先归因于大客户“美的”集团的吸引,“我们公司在电加热管、模具五金等家用电器的核心零部件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拥有39项专利和14项发明专利。美的是我们的主要客户,这次迁址转移也是顺应市场的需要。”
据了解,为了帮助苏立公司快速在芜湖扎根发展好,芜湖市委市政府主动关心,第一时间向公司的高端人才给予了住房生活补贴、企业薪酬补贴等优惠政策,打消员工的后顾之忧。如今苏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客户已辐射长三角地区,今年预计年产值超6亿元。
6月1日,2018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上海召开,G60科创走廊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上海松江区,嘉兴、杭州、金华、湖州,苏州,宣城、芜湖、合肥在沪签署共建共享G60科创走廊战略合作协议,以科技创新驱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芜湖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哨兵接受采访
采访团成员与芜湖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哨兵合影 “下一步,芜湖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设施互通、创新协同和改革联动等方面,积极参与G60科创走廊建设。”采访中,芜湖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哨兵说,推进设施互通,芜湖将与长三角其他兄弟城市一起,抓住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共同谋划一批区域重大交通项目,推动建设合芜宣城际、常芜城际、宁芜宣黄铁路、沪苏湖高铁、G50(芜宣段)高速改扩建项目,加快芜宣民用机场建设,深化芜湖港与上海港战略合作,构建高水平一体化的区域交通网络。
推进创新协同,芜湖将扎实推进全创改、合芜蚌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与兄弟城市协同完善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全力推进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合作,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关联性、配套性、互补性,推动产业集群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加快打造长江经济带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据了解,推进改革联动,芜湖将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城市特别是上海自贸区的先进经验,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持续推进综合监管、分类执法等芜湖特色改革,加快打造内部开放新高地,努力营造“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四最”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长三角新媒体联合报道组记者梅源7月5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