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在周浦镇城运中心约4米高的大屏幕上,井盖所在位置的报警灯突然闪烁——这是从井盖内置的传感器传来的消息,表明它发生异常。系统自动向处置单位发出检修指令,没过多久,工作人员便到达现场处理了这块具有安全隐患的窨井盖。
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要实现精细化管理,能不能用好大数据这根“针”,创新取胜是关键。浦东新区正全面打造智能化“城市大脑”,构建区中心—街镇(特定区域)分中心—联勤联动站—村居工作站四个层面的城市运行网格化综合管理体系,构建密布的“神经元”系统,全面提升社会治理和城市运行综合管理水平。
“城市大脑”集成海量信息
日前,记者走进大数据模块化运用水平较高的周浦城运中心,看到了这个“城市大脑”的运转。在接通大数据智慧平台的大屏幕上,呈现出针对人、车、物的11个信息化感知模块,包括人脸识别、人群监测、智能巡屏、违章停车、消防联动、道路拥堵、违章渣土等。屏幕上那些代表人群密度的热力图、车辆位置的GIS地图等统计图表每秒都在发生变化。变化来源于散布在城市各角落的“神经元”。在周浦,光是像井盖、路灯、垃圾桶这样装有传感器的城市功能部件就有3万个,它们承担着“神经元”的角色,即时感知风险、向“城市大脑”发出信号,这是智能化城市管理的重要一环。
“滴滴——”屏幕上方突然黄灯闪烁。点击黄色信号灯,一幅由附近高清摄像头传送的清晰画面显示在大屏幕上。原来是一辆黑色轿车违章停在消防通道口,触发地表传感器。将模块切换到“人群监测”,只见人脸识别摄像头指向的万达广场门口,出入的行人摩肩接踵。不多时,画面上出现一个追踪的箭头,并抓拍下所追踪人员的清晰画面。原来,周浦在当地最大的商业综合体万达广场各出入口布控“慧眼”人脸识别系统,实时捕捉人脸数据,上传至系统后台,与系统后台已建的40万公安抢盗扒窃追逃嫌疑人数据库进行毫秒级即时对比,当相似度达90%以上时,系统会向平台自动发出预防报警,万达警务站会立即锁定拦截嫌疑对象。
周浦镇城运中心常务副主任吴蓓说,从当前的大数据技术来看,镇域内所有的摄像头、物联传感、APP、热线等媒介所产生的信息数据都可集成汇总,并通过“城市大脑”进行整理、分析和共享。不久的将来,平台还要上线全息三维数据地图。
“技防”“人防”联动出击
“城市大脑”的作用在于帮助实现各种问题、风险的及时智能化处置,关键环节是“处置”。换言之,要想把大数据这根“针”施在城市管理的痛点上,得让技术与人工充分结合,既要通过大数据发现问题,更要人迅速作出反应。
42.6平方公里的周浦镇,拥有22万人口,地广、人密,社会治理难度不小。有了“城市大脑”的快速反应和集中指挥,许多社会治理顽疾得到明显改观。通过“技防”“人防”联动,把收集到的“神经元”反馈信息、辖区内投诉热线及网格工单任务,直接通过“城市大脑”终端智能派发到具体负责人,第一时间得到处置。
平台数据显示,电动自行车防盗系统模块上线半年,周浦镇辖区内车辆盗窃破案率升至68.3%,车辆失窃发案率同比下降72.2%;老人行动轨迹监测模块在过去一年里,向家属推送300余条有效信息,凡佩戴智能手环的走失老人,均被当天寻回;违章车辆模块,更成为日常查处车辆违章信息的重要抓手,上线后,辖区内因违停导致的交通拥堵现象大大缓解。
“红黑榜”促进主动作为
在周浦城运中心智能化实践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城市问题“发现—反馈—处置”的闭环里,“人”依旧是关键。目前,周浦整个城市管理体系中,包括公安、城管、联勤联动、网格巡查等相关职能岗位在内的工作人员上千人,他们与“城市大脑”功能衔接。“如果工作人员足够尽责,智能化城市管理手段的快速、准确等优势就能体现出来。”
为把人的作用发挥出来,周浦还搭建了人员组织体系大数据。通过把各部门人员的考评信息接入“城市大脑”,终端可实时计算出辖区内月度网格工单数量、市民热线数量,明确任务派至哪个村、居或职能部门,执行情况如何,最终形成可视化的“红黑榜单”。“红榜单”排名靠前,意味着该部门处置相关问题及时、效果好。“黑榜单”榜上有名的,则说明存在问题处理不力、拖延等消极现象。考核成绩排名末位的部门及一把手,将会被约谈甚至调整岗位。
此外,大数据平台还会对所有工单、热线进行定期数据分析。一段时间里,如果哪类工单数量激增,平台会形成分析报告,第一时间发送给相应的分管领导,便于在镇级层面集中处理解决。前不久,周浦镇分管拆违工作的领导干部就收到一份关于“拆后建管”的分析报告,上面明确标出周浦辖区内拆后未管、未建的真空区域,便于相关部门进行统一规划建设。
据介绍,自各部门考核接入大数据平台后,网格工单处理情况赏罚分明,基本没有再出现推诿、不作为的情况,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被真正调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