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几天,陕西省关中地区迎来了入汛以来最强一次暴雨天气。作为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经过五年建设的改积水为吸水的“海绵”工程在此次强降雨中得到了充分考验。未来几年,随着海绵城市工程的全面推广,困扰古城西安多年的内涝问题,有望逐步缓解。
记者:“这里是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一条在建道路,过去的12小时,这里的累计降水量已经达到了12毫米。通过镜头可以看到这条路面上没有任何的积水,雨水下渗情况是明显好于普通的路面。原因是这条路采取了透水沥青的施工工艺来进行铺设。”
负责沣西新城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梁行行告诉记者,为了能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降水时吸水、蓄水,缺水时又能将水释放循环利用,他们将城市的雨水收集分为四级,包括建筑地块、市政道路、景观绿地以及中心绿廊。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海绵城市技术中心主任助理梁行行:“我们在建筑小区设置一些绿色屋顶、雨水花园、透水铺装,使我们小区的雨水应收尽收,同时我们小区还设置一些蓄水模块,就是将富余的雨水蓄存下来,以后抽出来在小区里浇洒、洗车回用。”
而市政道路的建设,不仅采用透水沥青,还将道沿打开豁口,将常见的高出路面的绿化带变为下凹式设计。原本快排强排的雨水,经过绿化带拦污净化后,逐步缓排甚至消纳。
西咸新区海绵城市综合管控平台项目负责人殷剑:“我们搭建了海绵城市综合管控平台。在22.5平方公里的试点范围内,我们布置了110台物联网检测设备,可以实时的监控雨量、温度、湿度、风向,包括地下的雨水管网流量等相关信息。结合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我们可以在极端天气来临之前,对哪些地方可能出现内涝提前做好应急预案。”
据了解,通过五年的海绵城市建设,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已经初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雨水不但被有效滞蓄,还得到净化,补充涵养着地下水。
梁行行:“经过我们数据监测,我们地下水的水位5年累计提升达到3.43米,雨水的TSS消减率达到了84%,85%的雨水在我们就地消纳和吸收,缓解了缺水压力。”
据了解,为了让更多城市区域,享受到“海绵”工程带来的福利,西安市已出台“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并于去年7月启动了62项建设工程。针对小寨、环城路等城市建成区,采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模式,而针对常宁新区、曲江新区等在建区域,“海绵城市”理念将会深度融入城市规划设计。
西安市城建委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琛:“今年我们计划是完成25个项目,截至到现在,已经有包括曲江文化运动公园、常宁新区潏河湿地公园等八个项目基本完工。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要完成建成区20%的面积,达到70%的雨水就地消纳利用。”
(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翟羽佳 崔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