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亚洲备用链接 >> 城市品牌 >> 城市旅游 >> 内容阅读
湖北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考
作者:省政府专题调研考察组 来源:湖北日报 添加日期:18年06月26日

    为学习借鉴浙江省发展全域旅游经验,省政府组成专题调研组前往实地考察,为湖北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取经寻宝。

    一、对比现实差距,挖掘湖北潜力

    (一)看浙江,湖北差距不小。

    1.差在规模效益上。2017年,浙江省共接待游客6.41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1211.7万人次,游客人均停留2.22天,实现旅游总收入9323亿元。同期我省共接待游客6.39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353万人次,游客人均停留1.39天,实现旅游总收入5514亿元。我省接待游客人次与浙江基本持平,但综合收入只占浙江的60%,旅游人均消费只占浙江的64%。我省绝大部分旅游仍为“一日游”“观光游”,发展水平不高。

    2.差在发展理念上。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明确“把浙江作为一个大景区”谋划建设,将旅游发展纳入党政班子考核体系,全域旅游发展氛围越来越浓,道路越走越宽。我省各级党委、政府也重视旅游产业发展,但从战略定位、产业升级、动能转换、政策支持、项目建设等方面谋划不够,战略性、主动性、创造性仍显不足。

    3.差在统筹推进上。浙江省打破部门分割,破除产业和行业壁垒,大力推进“旅游+”,旅游发展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保等各类规划和政策中。如在推进万村景区化工作中,整合农办、旅游、住建、国土、文化、水利、农业等多个部门力量共同发力,打造A级景区村庄,计划到2020年打造10000个A级景区村庄和1000个3A级景区村庄。我省虽在部门联动上做了一些探索,但统筹推进乏力,“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全面参与发展旅游的主动意识和齐抓共管的氛围不够浓。

    4.差在政策环境上。浙江省敢于改革、舍得投入。在资金支持上,建立了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小微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加大信贷支持。在土地供应上,对旅游景区中农用地或未利用地,未改变用途和功能、未固化地面、未破坏耕作层的生态景观用地等,不认定为建设用地;对旅游景区范围内亭台楼阁等小型旅游设施用地,简化审批流程等。在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上,德清县提出“一根管子接到底、一把扫帚扫到头”,乡村民宿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民宿经营企业“只管内部”,减轻了企业负担。对比浙江,我省在政策供给方面大有潜力可挖。

    (二)看湖北,发展潜力巨大。

    1.资源彰显出的后发优势。湖北既有名山大川,也有湖泊平原,且文化底蕴厚重,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省,要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就一定能开辟湖北旅游发展的广阔空间。

    2.需求催生出的市场优势。旅游已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方式从过去被动“看”向现在主动参与体验转变。在旅游市场需求总量增加、需求结构变化的新阶段,湖北要发挥“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发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色旅游产品,就能吸纳更多旅游消费市场群体。

    3.转型倒逼出的动能优势。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时强调,要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湖北要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上做贡献,就要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生态优势和带动优势。这是新时代、新阶段经济转型带给旅游的巨大发展机遇,也是旅游发展的资本和底气。

    4.政策释放出的红利优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用新发展理念指导我国旅游业发展,国务院连续出台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国家有关部门在推动实施“美丽中国”“健康中国”“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战略中,也对旅游业给予大力支持和扶持。这些叠加的政策“红利”已向旅游业伸出“橄榄枝”,只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政策,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就一定能让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既学到了宝贵经验,更学到了可贵精神

    (一)浙江宝贵的经验。

    1.思想上“高举一面旗”。这一面旗,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10多年来,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定力,再现了浙江“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对开”的美丽图景,真正让生态产品转化成“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规划上“画好一张图”。浙江围绕“把浙江全省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打造”的美丽图景,思想一致,步调统一,从完善规划入手,实行“多规合一”,充分体现旅游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在重点县市,规划以旅游视角编制,旅游部门有一票否决权。

    3.政策上“添加一把火”。浙江最大的政策供给不是钱和土地,而是“党政主抓”形成的“熊熊烈火”。全省80%以上的市县将旅游列为战略支柱产业,70%以上的市县启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党政主抓”有效整合了分散的政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让旅游发展有了“主心骨”和“营养剂”。

    4.品牌上“打造一条龙”。围绕“诗画浙江”整体品牌,各地充分彰显优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培育富有特色的分品牌。“轻易不出手,出手必精品”,围绕游客体验,不断丰富体验项目,让游客停下脚步,参与进来。

    (二)浙江可贵的精神。

    1.勇于变革的改革精神。浙江敢于摸着石头过河,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儿和“破除藩篱、壮士断腕”的勇气,全面深化旅游综合改革,在新业态开发、服务提升、土地保障、旅游统计、管理创新、现代旅游企业培育等方面率先破题,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旅游综合改革样板。

    2.不甘落后的创新精神。浙江人创新意识非常强。如,中国乡村旅游的“湖州模式”,引领了中国乡村度假的发展,也开启了理想乡村生活模式,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美丽乡愁。德清县发挥莫干山品牌优势,积极发展融本地特色和国外文化为一体的“洋家乐”新兴业态。在创新精神鼓舞下,全省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旅游发展热潮。

    3.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故人力取精而倍其赢”,以品牌质量服务取胜是浙江人经营的准则。在德清鸭蛋坞民宿集聚群,随便走进一家民宿,都能感受“匠人”们在原生态下的“精雕细琢”,他们注重单体创意设计,每栋民宿在改造前都进行了精心设计,注重自然美、协调美,体现人性化,让人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

    4.共建共享的抱团精神。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综合产业必须综合抓”。在旅游产业发展上,浙江相关部门都认为旅游业发展是分内职责,相互补台不拆台,挣利不争利,各履其责、各记其功,构建起以旅游为平台的复合型旅游产业结构。

    三、做好顶层设计,全力推进湖北全域旅游发展

    浙江省推动旅游发展的决心大、气魄大、力度大,给我省带来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危机意识。要创造性地吸收浙江经验,推进湖北旅游跨越式、高质量发展,需要在顶层设计上做好“设计师”,并务实推进。

    1.强化战略思维。要将旅游业主动融入到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行动中去推动落实。要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做表率,用旅游呵护长江之美。要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挖潜力,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予以重点培育。要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当先导,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要在改善民生中做贡献,让旅游业成为脱贫攻坚的好帮手。

    2.强化统筹理念。要坚持资源统筹,树立大旅游资源观,实行区域联合开发;坚持规划统筹,以旅游理念、景区标准规划建设区域,“多规合一”,全面提升区域发展的“颜值内涵”;坚持工作统筹,党政发力、部门合力、社会协力,统筹好各类资源配置、项目建设和政策支持,构建起各司其职、共建共管的良好格局;坚持利益统筹,充分兼顾政府、企业、民众以及外来游客和本地居民的利益,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建共享、主客共享。

    3.强化品牌意识。要大力实施旅游精品名牌战略,打造独具湖北特色的旅游品牌。在培育旅游产品时,既要坚持丰富产品类型,更要注重品牌集成,“串珍珠为项链”,努力打造一批旅游品牌景区、品牌城市、品牌企业,提升旅游品质,丰富旅游品牌内涵。要以旅游标准化推动重点旅游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和国际化水平。

    4.强化产业融合。要坚持一产业围绕旅游调结构,二产业围绕旅游转方式,三产业围绕旅游上档次,推动旅游与各大产业之间的资源性、生产性和服务性融合,延伸产业领域,拓展发展空间。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工业、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健康养生等有机融合,培育旅游新业态、新产品。

    5.强化人才支撑。要建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环境和激励机制。充分利用湖北科教大省优势,加快培养适应全域旅游发展要求的技能人才。完善旅游人才专家库。深入开展导游素质提升工程,逐步建立导游职级、服务质量与报酬相一致的激励机制。对于特殊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人才,探索建立政府津贴补贴制度。

    6.强化绿色导向。必须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既要实现经济繁荣、生机勃勃,又要实现自然和谐、生态良好。在景区开发、城市建设、乡村振兴、道路修建、河道整治中,都要体现绿色原生态,坚持显山露水、依山傍水,减少大拆大建、人为堆砌,真正让旅游融入大自然,让游客“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考察组成员:杨云彦、管俊、晏蒲柳等)

录入:李霞 责编:钟欣

将本文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 腾讯微博分享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校内网 转贴到开心网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相关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365亚洲备用链接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文章仅供参考。本站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