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亚洲备用链接 >> 城市发展 >> 城市管理 >> 内容阅读
兰州创建“市民城管”提升城市形象 从管理城市到治理城市的跨越
作者:马进帅  王潇旋 来源:兰州日报 添加日期:18年07月13日

    近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兰州市的市容市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执法队伍从无到有,过去不敢想的无人机监管也运用到了城市管理当中,城市监管已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同时,随着2017年创建文明城市的开展,市民素质明显提升,良好社会风尚已经形成,城市管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效果,兰州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常言说,三分建、七分管,2018年,随着第二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再次启动,兰州将向人们呈现怎样的城市面貌呢?城市管理工作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从执法局到城管委的嬗变

    据介绍,兰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前身为2005年9月成立的兰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是依据国务院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有关规定,经省政府批准,市委、市政府设立的政府序列部门。主要行使市容环境、城市规划、城市绿化、市政管理、环境保护、工商行政、公安交通等七个方面法律法规规定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

    2010年,经部分职责调整,更名为兰州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2014年,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在整合原有职责及相关部门部分城市管理职责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加挂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牌子,实行“委局合一”(“一套机构、两块牌子”)。

    目前,全市8个县区和兰州高新区均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近郊四区成立了环卫局,雁滩地区成立了环卫市政所。城关区、安宁区成立了区城管委,七里河区成立了区城管办。从管理机制上来看,市城管委对各县区执法局、环卫局、高新区执法分局及雁滩环卫市政所实行业务指导、协调、监督和考核,各县区城管、环卫部门人、财、物由辖区政府管理。

    全市现有城管执法人员4229名,其中主城区3640名,远郊县区589名,正式队员1328名、聘用协管员2901名。现有环卫工人12334名,其中主城四区11351名,远郊县区983名。主城四区现有清扫保洁道路1486条,其中主次干道559条,背街小巷927条,清扫面积2072.6万平方米,现有环卫作业车辆2471台、生活垃圾转运站35座、环卫直管公厕540座。

    自2005年以来,市级城管执法部门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党委、政府关于推进集中行政处罚权和城市管理的工作要求,坚持以市民为中心,坚持省会城市定位,不断提高环卫精细化作业和环卫设施建管水平,规范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依法查处各类违法建设和违规户外广告,有效管控扬尘污染,环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路面、立面、空间净化美化水平持续提升,市容环境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健全,城市管理法规制度日益完善,城市管理实现由“突击型”整治向“长效型”管理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由“经验型”管理向“规范型”管理转变,逐步形成“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的城市管理格局。

    2010年12月,我市采用BT(建设-移交)模式,投资1360万元建设了兰州市城市管理数字化监督指挥中心。2017年12月,我市城管队伍统一换装,这标志着我市全面完成城管执法制式服装及标志标识的统一任务,充分体现了城市管理人员的形象。

    市容市貌得到显著改善

    近年来,市城管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五城联创”为载体,较好地完成了城市管理各项目标任务,市容市貌明显改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按照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治理行动五年行动和全市违法建设治理安排,督导各县区、高新区城管执法部门依法拆除违法建设约34万平方米,违法建设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自2016年开展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治理五年行动以来,全市已查处存量违法建设691处、164.87万平方米,占五年行动存量违法建设的50.93%。

    严格按照环卫作业标准要求,充分发挥全市1309台环卫作业车辆作用,狠抓环卫作业质量管理,城区市容环境卫生面貌持续改善。推行机械化清扫、精细化保洁、地毯式吸尘、分时段清洗、科学精准洒水的环卫保洁作业方式,推进环卫作业管理逐步由主次干道向背街小巷延伸、由中心城区向城乡接合部扩展,机械化作业率达到86%,作业范围不断扩大,作业质量显著提升。构建以垃圾压缩车直收直运为主、小型垃圾收集车巡回收集、垃圾转运站集中收集等方式相配合的垃圾不落地收运全覆盖模式,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不断完善,现日产日清生活垃圾约2500吨。督促指导近郊四区环卫部门开展每日检查和不定期巡查,强化免费公厕管理人员服务意识、规范公厕保洁作业标准,有效改善了518座公厕入厕环境,市民满意度大幅提高。同时,严格落实环卫直管公厕“五净六无两好”管理服务标准,按10%抽检率实施月考核5次并通报结果,540座公厕的管理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垃圾处理工作有序规范

    按照“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积极推进生活、建筑、餐厨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从根本上提升全市垃圾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处理水平。2016年10月,我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一期建成投入试运营后,市城管委组织协调城关区、七里河区和安宁区、西固区(部分)生活垃圾入场进行焚烧处理,现日焚烧处理生活垃圾约1800吨。2013年10月,我市开工建设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2016年1月,该项目一期建成投入运营后,市城管委组织协调近郊四区将建筑垃圾全部运输到该厂进行综合处置利用,日处理建筑垃圾约3500吨。督导近郊四区环卫执法部门定期会同市区食药监部门开展联合督查行动,督促餐饮企业配合餐厨垃圾综合处理厂运营方驰奈公司进行收集处理,有效防止了乱排乱倒餐厨垃圾污染环境的行为。2016年7月,该项目正式通过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住建部三部委终期验收,我市成为全国首批通过验收的6个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之一。

    通过实施科学治污、源头治污、依法治污和工程治污,持续加大道路、工地扬尘和外来沙尘污染管控力度。累计投入106台吸尘车、224台洗扫车对城区主次干道适时吸尘、洗扫。科学调度洒水作业,实行道路分级洒水模式,同步对洒水车进行改进改装,努力使洒水作业科学化、精细化、人性化。大力推行“一米作业法”,实现洒水与吸尘相互搭配、相互配合,有效管控道路扬尘污染。探索并长效实行“六个百分百”和“一票停工制”抑尘措施。逐步推行建筑垃圾运输公司化、规模化运营,实行行业资质准入制度,有效规范渣土(建筑垃圾)运输行为,现已核准审批6家运输公司、147台专用车辆获得资质。实施土方作业“四员”(1名执法队员、1名环保员、1名网格员、1名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督导工地落实抑尘措施。根据《兰州市沙尘天气防尘治污工作应急预案》规定,督促各县区城管执法、环卫部门强化道路洒水压尘、洗扫清尘、工地洒水等扬尘防治各项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沙尘天气对空气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

    城市名片效应日益凸显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方位整治、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工作思路,围绕“打造最美黄河风情线”目标,持续推进黄河风情线提升改造工作,全面打造管理有序、环境整洁、风景靓丽的“城市名片”。建成10处移动环保公厕,配置垃圾收集箱300座,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强化人行道及桥梁的全覆盖清洗、重点区域精细化清拖、沿线交通护栏常态化清擦、垃圾袋装化收集,开展河道茶摊集中清理整治活动,沿线市容环境秩序持续好转。全面维修沿线河堤、桥梁、楼体亮化设施,协调通知各单位适时开启亮化设施。通过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做好环卫保洁、强化市容治理、加强亮化管理等措施,黄河风情线的城市名片效应不断凸现。

    在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推动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提升。2013年11月14日,兰州市城市管理数字化监督指挥中心投入运行。中心现综合利用先进的通讯、语音和视频技术,整合了全市城管、公安16670个监控探头(其中城管探头1667个、公安探头15003个)及近郊4个区级数字城管平台数据,整合形成了全市统一的“12319”城管服务热线,负责受理、办理各类市民投诉,分析、利用城市管理各类数据。“12319”开通以来,市级平台共下派办理“12319”热线投诉案件6953件、视频监控抓拍案件197442件、微信平台反馈案件412件。引入市场机制,向社会购买黄河风情线沿线、东方红广场区域环卫保洁、绿化管护及城区部分道路环卫保洁服务,激发管理活力,提升了管理水平。“12319”热线的开通,标志着兰州市的城市管理正式进入“数字城管”时代,城市管理将更加快捷有效。实现了管理决策科学化、数据化,有效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

    记者马进帅 王潇旋 文/图

录入:李霞 责编:钟欣

将本文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 腾讯微博分享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校内网 转贴到开心网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相关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365亚洲备用链接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文章仅供参考。本站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